廖族攝錄春秋二祭盼傳承-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廖族攝錄春秋二祭盼傳承

2021-12-19
来源:香港商報

 定居上水鄉七百多年的廖族,至今仍保持傳統,每年舉行春秋二祭,不但傳統禮儀較多,祭品亦十分豐富,予人隆而重之感覺。不過,參與祭祀者主要為年長一輩,為能夠傳承下去,有多些年輕人加入,上水鄉原居民代表廖世鴻早前聘請攝製隊攝錄春秋二祭儀式過程,期此影片能讓族內年青一輩明白儀式如何進行,有心人上手也較容易。

新界a01_副本.jpg

廖族秋祭在上水金錢村鰲地進行,地方闊大, 昔年拜祭後會即場吃山頭,圖為攝製隊攝錄模擬秋祭。

 用圍頭話讀祝文有困難

 年約40歲的廖世鴻,是鄉內較年輕的代表。他說,從前都有接觸春秋二祭,但不深入,沒有特別留意程序,但2019年出任村長後,開始留意,並希望做到傳承。廖世鴻在2019年的秋祭負責讀祝文,這篇祝文要用圍頭話讀,但他只懂聽,不懂講,惟有找人預先錄音,他一邊聽一邊學,還在老村長屋企綵排幾次,但實在是太困難,不太懂讀,正式時還是要拿着「貓紙」。到翌年春祭也是讀祝文,而春祭的程序比秋祭更複雜。

新界a03_副本.jpg

廖世鴻希望祭祖禮儀能夠傳承,正在酌酒的他有板有眼。

新界a04_副本.jpg

廖漢強祭祖經驗豐富,但仍細讀祝文,盡力做到完美。

 這些實戰經驗令他想到若要將這項傳統傳承下去,必先要令年青一輩明白儀式怎樣做,了解後,想參與的,也會快些進入角色,「據我理解,不少其他姓氏,不夠60歲不能入祠堂做的,我們想畀機會後生參與。」事實上,上水鄉村委會亦趨向年輕化,廖世鴻說,40名成員中,30歲的有5個,像他的七八十後也有四五個。年輕的村委對村落有不少幫助,如前些年的颱風「山竹」吹襲,塌樹令村路難行,後生村委協助鋸樹清理,兩天就處理好了。

 春祭程序繁複拍攝需時

 春秋二祭的拍攝計劃2020年開始籌備,原計劃同年底啟動,但受疫情影響,一再延期,至數月前疫情開始緩和,終於在農曆九月份重陽後展開拍攝。

 廖氏春祭是逢農曆二月初二日,在建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廖萬石堂舉行,這裏是廖氏祖祠,供奉開基祖廖仲傑等祖先。秋祭在農曆九月初九,廖氏族人更會到開基祖廖仲傑位於上水金錢村鰲地的衣冠塚墓地祭祀,同時亦會拜祭墓兩側的長房七世祖樂得公及三房八世祖培岡公的墓地,兩人因資助重修墓地有功,故可葬於廖仲傑之墓旁。而翌日則會到二世祖廖自玉位於粉嶺和合石的墓地──因風水地形而得名的虎地祭祀。

 是次拍攝在一天內完成,先在廖萬石堂模擬春祭程序,之後到金錢村鰲地模擬秋祭,由於虎地祭祀情況跟鰲地的類同,這處不用拍。拍攝時間由上午約11時至下午近5時,其中實際用於拍攝春祭的時間長達3小時30分,拍秋祭的約1小時,可見春祭的程序確較繁複。

新界a05_副本.jpg

模擬春祭在廖萬石堂舉行,參與攝錄的廖族成員在門前大合照留念。

 儀式依照古制職位眾多

 參與拍攝的廖族村民有十多人,因為儀式依古制,祭祖職位多:有通贊(唱禮者,亦負責統籌祭祠儀式)、司祝(朗讀祝文)、上引(和禮)、下引(和禮)、司樽(酌酒)、司鼓(敲鑼打鼓)、司炮(放炮仗),以及8個傳遞(祭品)。廖世鴻說,為彰顯傳統,朗讀春祭正堂祝文的,是從前的老村長廖漢強,年屆78歲的他,統籌過多年祭祖事宜,由他讀最原汁原味。他手上更有一份「上水鄉廖族太祖春秋二祭祭禮集」手抄本,寫於1983年。據世鴻說,1982年水浸,許多東西損毀,幸好找回用毛筆字寫的祭禮集,再抄寫一遍,建立好祭禮基礎。通贊位置,由近年司職此位年約60歲的廖家樂負責。他說,從前祭禮事宜用身教,老一輩在祭禮前更有綵排,但現在情況已不同,每年各一次(春祭、秋祭),程序繁複,好容易忘記,而後生一輩大多不懂圍頭話、客家話(讀祝文及唱禮早期用客家話,時日演變,已滲入本地圍頭話),他說將祭祖儀式攝錄下來,有助傳承。

新界a02_副本.jpg

祭祀每個程序都要攝錄,廖萬石堂正堂為祭祀區域,供品桌上放滿祭品。

 廖家樂所言十分真確,旁觀春祭拍攝過程時,儀式很多,未舉行前,單是供品桌上的祭品之多已令人目眩,小如雞蛋、大如豬頭,不少以5或10件為數,如五色餅、5碟齋菜、10碟熟肉及內臟等。祭祖期間,洗手、奠酒、上香、進祭品多次,祝文也有好幾篇。在祭土神時,一名年約30歲的村民負責唱禮,當攝錄完畢後,在旁觀察的廖家樂即時指正,說漏了一部分,於是再開機補拍,力求做到無所遺漏,盡善盡美。(記者/攝影 鄭玉君)

新界a06_副本.jpg

通贊角色舉足輕重,廖家樂(面向鏡頭者)與攝製人員溝通攝錄重點。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