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蘭節七姐誕虔拜祈消瘟-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盂蘭節七姐誕虔拜祈消瘟

2020-09-03
来源:香港商報

  踏入農曆七月,香港傳統節日有七姐誕及盂蘭節,前者慶祝情況幾近式微,後者則方興未艾,但今年也因疫情規模大減,在一片零落的氛圍中,記者分別走訪兩節慶各兩場拜祭活動,籌辦者及參與市民都恪守疫情指引,齊齊戴上口罩,進行儀式時盡量保持距離,而誠心一如往昔,大家都求神靈庇佑,冀身體健康,疫症盡快消失。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特約記者 張浩林

  大江埔潮僑盂蘭勝會的燒衣場地在河邊大棚架內,整個過程安全有序。 記者 鄭玉君攝


  善信無懼疫情在梅窩七姐廟外化七姐盆,望神仙姐姐笑納。 記者 鄭玉君攝

  深井潮僑街坊勝會依舊隆重

  深井潮僑街坊盂蘭勝會於8月29及30日舉行,今年已來到第70屆,人生七十古來稀,何況是要人力財力俱足才可辦得成的勝會,因此原打算大事慶祝,但疫症將計劃打亂。勝會副會長鄭志樂說,每年慶祝活動的重頭戲是迎請天地父母聖駕後巡村,隊伍達百餘人,但實在太大型,聚眾太多要取消。此外,亦不做鐵枝木偶戲,不辦盆菜及競投福品活動,只保留迎請天地父母聖駕至臨時搭建神廠,誦經及燒衣活動。另一名副會長鄭文光說,疫症至今已死了80多人,荃葵等地很多盂蘭活動已取消,為祭祀亡魂野鬼,今年燒衣量較去年多五成,請來的道觀誦經者亦增加3人至12人。總計支出在30萬元以下,較去年約55萬元減少四成半。

  深井潮州街坊福利會會址變身臨時神廠,天地父母爐亦安放在此供人參拜。

  雖然慶祝規模大為縮減,迎請天地父母聖駕儀式依舊隆重;深井潮州街坊福利會會址變身臨時神廠,設大士台、附薦台,依潮式格局布置大量祭品。8月29日早上11時正,約40人的迎聖駕隊伍抵達深井天地父母廟,將天地父母爐即神靈代表恭迎至臨時神廠。勝會成員及深井街坊陸續上香拜祭天地父母,之後亦到大士台及附薦台上香,祈求順境,疫情早過。翌日即30日中午,在近休憩處的深井河河邊燒衣,晚上10時許將天地父母聖駕送回廟內,之後化大士袍,功德圓滿。

  大江埔潮僑堅持儀式做到足

  另一場盂蘭勝會由聚居錦田大江埔的潮籍人士於8月28日至30日舉辦,今年為第63屆。大江埔潮僑盂蘭會總理徐嘉興表示,今屆分別得到華人廟宇委員會及政府康文署有關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助約32萬元,連同該會籌得款項,原預計可在節慶期間舉辦多些潮州盂蘭文化活動,但一場疫症令很多活動不是縮減規模就是要取消,包括大型誦經由幾十人減至2人,燒衣量減少三分二,沒有潮劇演出、會員聚餐及派米。支出大約5萬元,較去年的百萬元減幅逾九成。由於勝會不對外公開,參與者為數十骨幹會員,另有附近少量居民,不及去年五六百人之盛。


  眾人將天地父母爐即神靈代表由天地父母廟恭迎至臨時神廠。記者 鄭玉君攝

  雖然拜祭規模縮小,所有儀式一樣做到足。8月30日早上,大江埔天德宮天德廣場地上鋪上大量衣紙及食物祭品。到11時開始拜祭,眾會員依序跪拜眾神壇位(有天地父母、諸位福神、南神、北斗星君、觀音大士等)、大士爺、孤魂、福德。每15分鐘跪拜一次,共拜3次。之後總理及主席們上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毒不侵、疫症早退。接近中午12時開始燒衣活動,化寶地在場外的河邊大棚架內,在眾人合力下,燒衣活動在半小時內安全地完成。

  坪洲仙姊廟棄舊改日間拜祭

  七姐誕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一時,待嫁姑娘希望覓得如意郎君。但今時拜七姐的姑娘十分少,還記得七夕者應該不多或年紀不輕。而供奉七姐的廟宇在香港有好幾間,包括西貢官坑七聖古廟、石梨貝七聖仙宮、坪洲仙姊廟及梅窩七聖仙娘廟。今年七姐誕走訪了歷史較短的坪洲仙姊廟及梅窩七聖仙娘廟。

  大江埔天德宮天德廣場地上鋪上大量衣紙及食物祭品,分量只及去年三分一。

  離島坪洲大部分島民知有七夕,因為有間仙姊廟,即七姐廟。仙姊廟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位置在臨海的石丘平台上,昔年石丘下盡是棚屋,那裏住了很多漁民,後來也成為主要的信眾。據說建廟來由是有一周姓小女孩於坪洲某處拾得木雕公仔,帶回家作玩伴後竟每晚哭啼,長輩擔心故求神問卜,得知木雕公仔乃七姐,女孩祖父決定籌錢覓地建廟來供奉之。廟宇面積細小,如斗室閨房,只可容一二人內進參拜,廟前建有拜亭可擺放供品香燭。

  雖然拜七姐今不如昔,但坪洲七姐誕仍有氣氛,善信主要在初六晚來到仙姊廟拜七姐,並有投聖物環節;七盞仙姐燈,七姐扇及金花銀鏈等物皆拜過神有意頭,故善信街坊們均樂意投求聖物,氣氛熱烈!然而今年疫症肆虐,大家不可群集,因此主要在初六(8月24日)日間來拜祭,也不投聖物。

  善信無懼疫情在梅窩七姐廟外化七姐盆,望神仙姐姐笑納。記者 鄭玉君攝

  梅窩七聖仙娘廟不乏男善信

  記者中午時分來到仙姊廟,已見善信三三兩兩斷斷續續地進廟上香參拜七姐,亦有路過的外國人好奇地到廟參觀及自拍留念。一位曾居於棚屋的老漁民說,傳統七姐廟的冀求是追求七姐巧藝,但有坪洲人把仙姊廟作求子之用。此外仙姐也保祐出海漁民平安,漁獲豐足。在拜七姐的祭品中,赫然發現有鳳眼果。這果莢內無果肉只有黑色種子,當成熟裂開後種子看似眼珠,故美稱為鳳眼果,又因成熟時間與七夕相若,故用來拜七姐。鳳眼果有食用及藥用價值,但現在已少食用,亦只有少數的新界農民種植。

        疫情未减,坪洲仙姊廟也有善信上香。特约记者张浩林 摄

  梅窩七姐廟位於鹿地塘村「桃源洞佛道堂」對上的小山丘,七姐廟實為佛道堂擴建一部分。研究梅窩歷史的鹿地塘村原居民甘水容曾就「桃源洞」撰寫資料。他說,「桃源洞佛道堂」於1970年由劉李玩璋、羅妹、劉周玉英、吳陳淑有、黃區瑞清5位女士共同創立,早期由人稱「妹姑」的羅妹主持,後期由叫「四嫂」的劉李玩璋接任。四嫂主政下,繼續購入土地建屋發展佛堂事務,建「玉皇寶殿」、「七姐廟」、「黃大仙祠」、「觀音大士」、「關帝」、「齊天大聖」、「呂洞賓」等神位。然發展事涉及土地紛爭,至今未有解決,而「桃源洞」於多年前已經易手。

  拜七姐祭品中,赫然發現鳳眼果。

  女善信求姻緣也求身體健康

  8月25日七姐誕中午時分到達桃源洞,約走百級樓梯到達「七聖仙娘廟」,這時已有兩群善信共10人正在拜祭七姐。其中一群善信主要是中年男士,他們原來信奉道教,主要拜祭七姐廟旁的「八大仙古廟」,亦順道拜七姐。另一群善信都是中年女士,預備果品、七姐盆、七姐衣等祭品。善信們都不是梅窩村民,自報居於元朗、葵涌等地區。他們有些是首次來,有些已來過好幾次,其中一人之前還幫佛道堂煮齋菜,但因疫症已停了。有女善信說,拜七姐是求姻緣,但她們都有一定年紀,主要來求身體健康,各方面順順利利,如疫症快些過,相信神仙姐姐會聽到。

  七姐廟內有七姐神像,像前長置供奉物品,包括鏡、梳、化妝用品等。牆上貼有創廟者四嫂劉李玩璋以及探訪者的圖片。廟後有七聖寢宮,內置紅床,亦有蓋了七色布的七姐像。從「七聖仙娘廟」走回「桃源洞」,在善信帶領下,到訪佛道堂邊的四嫂居所。年逾90歲的她,想是看電視看得累了,在午床下睡倒,斑斑白髮,印證她為廟宇作出的貢獻。

        梅窩鹿地塘村七圣仙娘廟,七姐神像前长期放有化妆品、镜、梳等。

[责任编辑:郑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