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德老友記 訪故地憶校情-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達德老友記 訪故地憶校情

2016-10-2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周駿報道:70年后今天,當年達德學院的8位校友於9月28日出席「達德學院創辦七十周年」紀念會并瞻仰達德學院本部大樓。當年的達德學院現時易名為「馬禮遜樓(香港法定古蹟)」,然而,青山依舊,出席紀念會的校友們均已八九十歲,他們看到大樓門口兩旁的兩棵松柏依然挺拔、向上而倍感親切,中西合璧建築風格的灰色大樓令他們回想起上課情景。

 
    茅盾郭沫若演講時間最長
 
    校友鄭康明(原粵海集團董事長)感慨地說,學院有好的教育宗旨及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他在課堂上學工商管理,於南洋烟草公司實習,而新聞系的同學到報社做實習記者,學生與老師是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校友曹直表示,他就讀文哲系,和其他校友一樣,上堂時基本上沒有課本,老師口述,學生筆記,他就讀6個月課程,但學習相當緊張,白天黑夜地學習,除了上文哲課外,名教授講課更是旁聽。他對課堂情景記憶猶新,聽商經系教授千家駒課,老師不但是俊才,出口成章,講課語速不慢不快,學生做筆記恰到好處,而法政系教授鄧初民講課,學生后來竟可以將老師教授的編輯成書。茅盾、郭沫若二人演講時間最長,一講便是一整天,卻大受歡迎、座無虛席。
 
    他形容,郭沫若講課像個演員,說話似點爆竹一樣,很有煽動力的,而喬冠華講課則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今時回想起來,現時中國內地名校(包括香港)也不曾有這麼多的名教授、名專家能聚集於一間學院講學。而50年代初北師大中僅有的3位一級教授中,兩位教授是來自達德學院的黃藥眠、鍾敬文老師。當年學院環境有一條小溪像天然浴池,有學生在溪中沐浴,但今時小溪不知在何處了。
 
 
    山坡上紅樓曾是女生宿舍
 
    校友王謙宇(原深圳華僑城創辦人之一)表示,他是印尼華僑,日本占領時期中斷學業,初中未畢業。19歲時他由印尼回港,慕名報考達德學院,原想報考經濟系,但數學不好,故報考了文學系,但仍然擔心考試成績,不料,出榜時成績卻是第1名,由於久仰商經系沈志遠大名,有意轉讀商經系,后經校方同意就讀商經系并於一年后修業。
 
    王謙宇表示,在學院僅呆了1年多時間,但終身難忘,并影響深遠。王謙宇繞過本部大樓,與記者一起走上山坡的紅樓,他表示,這幢紅樓曾是女生宿舍,他笑言,上學時去過紅樓,他太太就是當年紅樓的女生。校友郭宏隆表示,紅樓女生宿舍只有師兄去,他這個小師弟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當年學院的男生分派到離校園不遠的道德會和牛房宿舍,其餘租村民房住。
 
 
 
    欣慰達德辦學精神獲傳承
 
    95歲高齡的校友何銘思憶昔達德創辦機遇,同時惋惜學院只有短暫歲月。他表示,達德的開辦與結束都是被迫的,因當年戰亂,許多教授和社會名流被迫滯留香港,助成達德辦學,而學院被港督下令封殺才被迫關閉。香港的達德學院雖成為歷史,但其辦學精神仍然得到傳承。現時的「北京文理研修學院」前身便是民盟北京市委與香港達德學院北京校友會於1993年創辦「北京達德大學(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批准)」,本世紀初,更名為「北京達德研修學院」,經過轉制后,2007年1月8日再更名「北京文理研修學院」,學院幾經更名,但院校仍以「香港達德學院」歷史及校訓為榮。
 
    今次活動主辦單位包括:紫荊雜誌社、今日中國雜誌社、香港地方志辦公室及全球華人寧波幫經貿文化促進會,應邀出席者有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會長尹素明、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香港通志》副主編劉蜀永教授等。
[责任编辑: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