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潭美擬設環村步行徑-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攸潭美擬設環村步行徑

2016-09-29
来源:香港商报

   城市生活節奏急速,造成緊張煩躁,有時候好想走出鬧市,享受一下綠色生活,攸潭美是一個值得推介的地點。相對其他元朗區鄉村,現時該區還有一些傳統農民及養殖魚場、簡單村屋,綠色景觀仍足以欣賞。交通方面也相當便利,由元朗坐38號綠色專線小巴,約10分鐘可以直達攸潭美村。最近該區的非政府組織推動設立「攸潭美環村步行徑」,冀保育村內自然及人文生態,讓它們可以更好地保存下去,又推動區外人士認識該村鄉郊文化,務求使該村持續活躍下去。香港商報特約記者 劉楚婷

 

 
  設計路牌配合村民需要
 
  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與文化葫蘆於本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辦「依於綠,游於藝」攸潭美社區營造文化計劃,包括設立環村步行徑、在村內建築物外牆進行油彩美藝、木藝裝置及小型木家具製作、整理村內傳統美食資料。救世軍牛潭尾社區發展計劃社工鄧麗香表示,為實踐這項美化社區及保留文化歷史的重任,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優化村內的環境,設立「攸潭美環村步行徑」,並邀請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生協助美化村內公眾設施,如設計路牌作指示,製作壁畫,日後更希望舉辦生態旅遊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
 
  有份參與是次路牌設計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一年級學生陸梓豪表示,為村設計路牌是有實際的作用。攸潭美村平日人煙稀少,有些地方指示基本無人清楚,故此有需要了解村民的情況才去製作路牌。之前他曾接觸過一位居於村內的婆婆,她試過受傷要召喚救護車入村,怎料救護車迷路,要花上許多時間才可以進行急救。他表示,希望設立路標之後,可以令本來錯綜複雜的村路有較清楚的指示,方便村民及遊人使用,增加人流,以免村落逐漸式微及荒廢。
 
  覆蓋村內21個主要景點
 
  鄧麗香表示,步行徑將會覆蓋村內21個主要景點,包括有75年辦學歷史、2006年被殺校的唯一村校攸潭美公立學校,攸潭美村公所,攸美河,以及有攸潭美後花園之稱的有機耕種農場及有機漁場。起步點為攸潭美村公所,之後以攸潭美西區為終點,估計要行畢全程需時約4小時。
 
  其中已荒廢的攸潭美公立學校,相信會勾起不少村民的回憶。攸潭美村位於新界之西,地點偏僻,交通不便。當年村中父老及熱心人士見到村童要遠涉往新田元朗就讀,徒步往返,非常艱苦,於是1931年發起在村創辦學校。初期學生人數只有六人,一位教師,形同私塾,名為德新學校。直至1938年才獲多位善長撥地捐款,建現校東座兩課室及校長室,正式命名為攸潭美小學。後來適齡學童漸多,教育署亦於1961年介入擴建校舍,其後校務蒸蒸日上,高峰期時學生曾達500多人,可惜後因學童人數太少,於2006年8月底停辦,完成了75年長的光榮教育使命。而在殺校前,村民剛花了數百萬元粉飾,對於一番心血被枉費,感到很可惜。
 
  走進後花園嘆恍如隔世
 
  攸潭美環村步行徑的另一個重要景點是攸潭美後花園,步入後頓然發覺果然是一片淨土,恍如隔世。區內是綠化地帶,有機耕種農場、有機漁場,村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於城市人是感到羨慕。
 
  李球早於1973年已經開始農耕,今年近70歲的他,向來過著半隱世的生活,與世無爭。最初連水電都缺乏,夫婦兩人憑著雙手開墾,建立了今日的農地、魚塘,並已經漁農署的協助,取得有機農場認證,除了耕種,又養錦鯉、金魚,以前夠體力的時候更會做孵化魚苗。問及高鐵工程會否影響到種植及養魚,他表示,有少少影響,但由於隔得遠,較近的人家影響會較大。另外,球叔早年自家建立了引水道,方便耕種、養魚,令灌溉的水源得以保持。
 
 
  攸潭美村百年歷史
 
  位於元朗新田的牛潭尾,又名攸潭美,是元朗區的一個郊區,位處雞公嶺以北的峽谷,區內由許多條非原居民村落組成。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誤解牛潭尾即攸潭美村,其實攸潭美村只是牛潭尾大區內的一條鄉村。
 
  東南北三面有青綠峰巒
 
  攸潭美村是新田鄉轄下的一條面積最大、人口眾多的村落,它是位於雞公山與大羅天山環抱的一塊遼闊的谷地上,東、南、北三面有青綠的峰巒,中有一源自坑尾篤的小河川,貫穿谷地一直向西流入后海灣,西面對開有一條橫亙在村口的青山公路,是村民對外交通的必經要道。
 
  攸潭美村是一條雜姓村,屬非原居民村,可追溯到一百年的歷史。當時村民多以務農為生,因貫穿攸潭美谷地的小河提供了沃土和水源,故沿河兩岸全是田疇。而這條百年村子積累了不少傳統生活文化及人文景物。隨著村內居民人流變動,學童及成人居民到市區上學上班,村內第二、三代婚後遷出,其後搬來居住者亦不會從事農牧業。
[责任编辑:邓煜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