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梅溪湖
2020年5月,歷經疫情侵襲的中國內地漸復平靜。中國國家統計局曬出了2019年各大城市經濟指標,中部城市長沙的成績頗為亮眼——2019年GDP增速高達8.1%,在全國17個「萬億」城市中,位居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這份獨居鰲頭的成績單,耀眼的不僅僅是速度,更讓人讚歎的是經濟發展的高質量。「高質量發展」在當地已然成為發展經濟的新模式。
這座城市的發展,抹去了初期的朦朧和神秘,磅礴向前的氣象清晰可見。奇蹟不常有,逆襲總有因。這座並不佔據地域優勢的中部城市,緣何能做到這些呢?
(来源:香港商报 撰文:添明)
擘畫未來工業藍圖
世界知名的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
「身穿深藍色制服的工人在這裡與機械人並肩工作,這裡生產的泵車,能夠把水泥噴射到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樓上。」《華爾街日報》曾如此描述中國的無塵車間里的「神奇」景觀。該廠房能追蹤38萬台與互聯網連接的水泥攪拌車、挖掘機和起重機,已收集了超過1000億條工程數據……中國未來工業的藍圖正藏在這個名為「18號廠房」的無塵工廠里。
「18號廠房」屬於中國重型機械製造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這家企業由小變大,從長沙走向全國,走向國外,國際化進程持續加速。
時下,三一集團着力於智能製造、產品質量,憑藉自身利潤再投資實現增長,已成為世界知名的機械製造商,市場份額日益擴大。
而這僅為長沙企業一個縮影。
記者發現,長沙「工程機械之都」之稱已悄然響徹海內外,這座城市已擁有4家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企業,200多家配套企業,正在打造一個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2020年初,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先後在10天、12天時間建成,數百台長沙工程機械在現場詮釋了「中國速度」。
在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看來,長沙發展的基礎在製造業,發展的優勢在製造業,發展的出路還在製造業。長沙將抓住智能製造這個關鍵,不斷積蓄髮展新動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製造業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趨優的態勢。
這一發展思路與中央對中部地區的定位高度契合。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曾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第一點就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當地迅速梳理了阻礙製造業發展的問題,出台了「長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20條」,部署了涵蓋「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優秀人才集聚工程」「營商環境優化工程」等7大工程共計20條具體內容,並精準實施、逐一破解。
製造業的軟件新定義
長沙高新區全景圖
製造業在長沙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作為中部省會城市、長江經
濟帶中心城市及全國重要製造業基地,製造業在長沙經濟格局中佔比達三分之一。
2020年,根據國際經濟產業發展趨勢、經濟產業發展現狀,當地提出了「長沙軟件業再出發」。
提出該舉措的思路,正是源自這座城市紮實的製造工業基礎。近年,以人工智能為標誌的第4次工業革命不斷升溫,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想像空間。同時,也預示着未來軟件業將保持高速的增長。
「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製造!」 2020年3月26日,胡衡華在長沙市產業鏈建設工作推進會上說道。
在長沙,軟件不但有巨大的潛力,甚至可追趕與反超。不難看出,「軟件業再出發」與長沙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聯邏輯,以及當地在打造「高質量」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的用心。
那麼長沙打造「軟件業再出發」的創新之舉的背後,還隱藏哪些秘密?
記者發現,當地在推進22條產業鏈建設,其中重頭髮力的「三智一自主」(聚焦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和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格局已經落地。
該舉措吸引了一批新興產業關鍵核心項目的落戶,為軟件業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同時,軟件業亦能反哺整個產業鏈。
智能裝備產業在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機械製造巨頭的支撐下,日益形成了長沙的優勢產業。
以中聯重科為例,該公司着力於智能化工廠、智能化產品、智能化服務3大方向,全面推進智能製造,實現「設備生產商」向「服務提供商」的轉型。這些本土企業的智能化程度,均可堪比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
長沙發出「軟件業再出發」號召,發佈3年行動計劃,預計到2022年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收突破1500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企業數量達到3萬家。
值得一提的是,長沙製造業中的三一重工,於2019年完成新的突破,成為營收破千億的工業企業。
「重型設備行業的未來,將像依賴硬件一樣依賴軟件和數據。」 三一集團首席信息官潘睿直言不諱。
「這些只是長沙企業的代表,但聚集了長沙走向高質量發展、走向世界的特徵!」一位經濟研究者認為,而今在此基礎上,軟件再出發正當時。
新基建賦能智能經濟
位於長沙望城的一家科技集團
2020年4月,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長沙掀起一股「大幹一百天實現雙過半」的競賽熱潮,力爭將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奪回來。
在「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產城融合示範新城的雛形初現。密密匝匝的工人在大量機械設備的配合下,爭分奪秒搶抓工期、有序作業,以搶回受疫情影響的進度時間。項目負責人介紹,項目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情況下,於2月下旬正式復工。
該項目前期已與美國、德國等國,及北、上、深、廣等地的人工智能龍頭企業洽談。疫情期間,該項目通過「雲招商」的方式,接洽移動通信、5G領域的多家「巨頭」,現在已與20多家國內外人工智能企業簽訂入駐協議。
當地為加快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啟動「火炬計劃」和「頭羊計劃」,立足培育一大批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打造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融合發展的「長沙模式」。
近期,長沙先後與一汽出行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致力在智慧出行等方面深度合作。
其實,人工智能正在走入長沙人的生活。4月下旬,長沙一位女士在湘江新區梅溪湖利用「百度地圖」上的手機應用,填好地址,一鍵呼叫,幾分鐘後,一輛無人駕駛的的士就呈現於眼前。這是國內首批量產無人駕駛的士Robotaxi開啟的試乘運營升級版,正式對市民開放。
此外,當地加強應用場景打造,發佈預計投資額過50億元的124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示範場景。涵蓋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能產業等多個方面,用場景破除技術與實體經濟的供需對接矛盾,為技術找到商業化應用落腳點,為產業找到轉型升級解決方案。
記者了解到,長沙還將在3年內修建近4.3萬個5G基站、大力引進新經濟人才入駐等等。
智能時代的工作與生活場景,一樁樁在長沙落地生根,繼而開枝散葉,從別人嘴裏的生動談資,變成長沙人的豐富實踐。
隱藏的城市軟實力
位於長沙的一家電子生產企業
增速「第一」。究竟為什麼是長沙?「戰疫」同時,當地外貿一季度緣何能逆勢增長?
「從此次疫情中,也可找到答案,長沙的軟實力不可忽視!」一位政府觀察人士透露,中部城市長沙在2020年的疫情大考中表現不俗。「兩湖」(湖南、湖北)毗鄰,長沙亦是距武漢最為鄰近的省會之一,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長沙不遺餘力地馳援湖北,留下了諸多感人瞬間。
長沙一邊是用良善、溫情全力援助同胞;一邊以較強的經濟韌性抓牢抓好經濟建設。
「一是謀事早,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當地一位政府人士認為,長沙、蘇州是全國抓復工復產最早的城市。2月初始,長沙火速抓復工復產、重大項目建設、產業鏈發展、企業上市。3月,長沙再掀「大幹一百天,實現雙過半」活動,以搶抓「戰時狀態、戰時作風」。
另外,「與當地能高位謀劃、思路清晰、俯身做事,致力於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無關聯。」觀察人士分析,還有服務好,實實在在幫助企業發展。
「(湖南)各級政府都非常用心服務企業!」58集團ceo姚勁波說,長沙互聯網產業發展是一個奇蹟,58集團第二總部園區落戶長沙,非常看重長沙的投資環境。他說,在於各級政府的交往中,能真切感受到責任感、使命感。
長沙,作為全國營商環境十佳城市,服務企業的舉措可圈可點。疫情發生後,從選派4000多名駐企聯絡員「一對一」服務到幫助企業招工;從做好防疫核查到協調上下游供應商復工復產、保障物流發運通暢,到出台援企穩崗系列幫護措施等等,暖心的服務獲得了企業認可。
數據顯示,1~3月,長沙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9個,同比增加225.8%,當地經濟發展韌性顯現。
就在2020年2月,中央部署「抗疫」與「復工復產」兩不誤的特殊時期,長沙經濟工作的首個會議聚焦企業上市。7家擬上市企業負責人談感受、提建議,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在現場逐一拍板解決或交辦到相關負責人。
胡衡華提出,對於企業的服務首先要更加專業,邀請聯合交易所、中介機構加強政策指導,為企業釋疑解惑,有針對性地讓擬上市企業享受政策福利;二要更主動,提供「店小二」式服務,幫助企業掃清障礙、降低上市成本,形成鼓勵企業上市的良好氛圍。
「店小二」式的服務、產業持續優化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並國際化,已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
一位觀察人士分析,長沙已形成「弓箭」型城市發展模式。以智能製造業為核心的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弓臂,以服務、文化為核心的軟實力是城市發展的弓弦,產業愈有彈性,軟實力愈有韌性,才有可能讓城市的發展跑向更遠的遠方。
對此,長沙立足實際,着眼未來,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最終奪取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經濟運行復蘇戰的「雙勝利」。
「這既是對長沙經濟質量發展的一次真實檢驗,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的具體實踐和創新。」上述分析人士認為。
有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基因,長沙及時謀局、全方位賦能以特色製造業為核心的智能經濟,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納一切,終將厚積薄發。
這是傳統與科學絢麗的碰撞,故事剛剛開始,變革正在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