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多年前,杜甫從蜀中前往湖南,準備投奔舊日好友、正待調任潭州(長沙)刺史的韋之晉。不料,杜甫趕到長沙時,韋之晉已不幸暴卒,貧病交加的杜甫,只得在長沙度過了人生最后兩個年頭。
流離長沙 仍有大作留世
初來長沙時,杜甫寄居舟中,舟常停在南湖港。南湖港附近的長沙驛樓也就成了杜甫送別友人的地方。杜甫晚年的困頓,并沒有扼殺他的創作熱情。從入長沙到魂歸湘江的兩年時間,依然有百余首詩作流傳于世,其中關于長沙的詩作50余首。生活沒著落,杜甫只能靠奉賦贈詩取得一點接濟度日,這種"饑藉家家米,愁征處處杯,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艱難日子,使年老的杜甫心情倍增愁悶。但就在這樣的困境中,杜甫也沒有悲傷自己的身世際遇,而是更心憂天下,情系蒼生。他寫人民的疾苦,"萬姓瘡痍臺,群兇嗜欲肥";寫吐蕃侵于外,藩鎮驕與內,"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寫戰爭的殘酷,"喪亂死多門,鳴呼淚如霰";寫與死于戰亂的百姓相比,自己尚有一舟可以棲身洗濯,"入舟雖苦熱,垢膩可灌溉。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這些詩,真切地描述了那個動亂時代的社會狀貌,表現了他暮年落魄江湖而又關心天下安危與百姓疾苦的感情。
江閣今是憑吊"詩圣"圣地
杜甫憂國愛民的情懷,影響著無數湖湘志士,為湖湘文化注入了愛國主義情懷。杜甫江閣建筑群東朝湘江大道,西向湘江、主體建筑距湘江堤邊5米,一層露臺飄于湘江上5米。主閣樓為南北連廊,有扇形廊、曲廊。連廊外是書法碑廊,精選杜甫近百首湘中詩作中的59首,暗合詩圣59年人生歲月。江閣主閣樓為4層建筑,高33米,體量巨大,氣勢雄渾。二層是杜甫紀念大廳,杜甫塑像正立其中,正面為大型木制淺浮雕《杜工部瀟湘行蹤圖》,展示了杜甫在湖南生活時的行蹤,與大廳中央杜甫雕像交相輝映。設計者匠心獨運,使江閣東西兩面均為正面朝向,即無論從麓山東眺還是自城南西望,江閣均以正面笑迎賓客。
2006年,杜甫江閣及其所在的湘江風光帶被湖南旅游協會評為新瀟湘十景之一,成為各地游人爭相登臨的星城名勝。
【長沙杜甫江閣門票價格】杜甫江閣門票:12元,通票90元
【長沙杜甫江閣景區開放時間】9: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