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2024第一屆漢代海昏侯國考古與漢文化學術論壇在昌召開

2024第一屆漢代海昏侯國考古與漢文化學術論壇在昌召開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09-21 23:33:1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9月21日,作為第四屆海昏漢文化旅遊月的重要內容之一,2024年第一屆漢代海昏侯考古與漢文化學術論壇在江西南昌召開。

    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白雲翔,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江西省文物局局長丁新權,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黨工委書記夏清平出席論壇開幕式並分別致辭。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黨工委副書記、局長,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館長彭印主持開幕式。

    國家文物局海昏侯墓發掘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等百余位漢代考古、文博、歷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漢代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研究、保護利用、價值探討,南方地區漢代考古發現和漢代列侯墓的發現和研究等課題,開展了深入學術探討與交流,共譜海昏漢文化研究新篇,共謀海昏事業新發展。

    在上午的論壇主旨發言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軍詳細分享了目前海昏侯墓發掘與研究的新收獲。考古發掘表明,海昏侯夫人墓為一座采用「漢製」營造的列侯夫人墓,發現了墓葬建造時的「堂壇」和原封土的範圍,並揭示了海昏侯夫人墓(M2)「堂壇」底部疊壓劉賀墓(M1)建造時遺存的平、剖面關系,證明海昏侯夫人墓晚於劉賀墓;實驗室考古發現劉賀部分遺骸,推算出遺骸長約173-183厘米;海昏侯劉賀墓西藏槨兵器庫出土的一套實用鎧甲為鐵、銅、皮復合的髹漆側開襟魚鱗甲,是目前我國發現的甲片最多、樣式復雜、工藝奇特、等級較高的漢代鎧甲;發現以「大長公主家工長安陰昌裏鍾長君所作/任乙」銘文為代表的一套碗、盤、酒杯和樽的釦銀貼金漆器組合;發現畫有最早孔子像的「孔子屏風」是一個由衣鏡主屏和《衣鏡賦》輔屏共同構成的雙折式屏風;發現南方地區唯一一份漢代詔書實物等,為西漢列侯喪葬殯期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劉賀墓中玉器主體為西漢中期玉器的代表,是研究西漢中期玉器的重要標尺。徐州市博物館研究館員李銀德在會上就《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玉器譾識》進行分享,通過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400件玉器講述海昏侯國特殊的歷史背景,揭示中國漢代玉器以及漢文化的獨特魅力。

    孔子衣鏡是劉賀墓出土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上的孔子畫像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孔子像。山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楊愛國就《漢代孔子圖像的兩個系統——海昏侯劉賀墓孔子衣鏡引起的思考》進行分享,通過出土的孔子衣鏡,引發對漢代藝術品上孔子圖像的思考,並分析漢代的孔子圖像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官方系統,其中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一個是民間系統,其中最多的是孔子見老子,項橐常附其中,少有孔子見項橐、孔子與何饋等的圖像。

    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江西省漢代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吳方浪就《海昏侯墓<國除詔書>所見海昏侯國疆域與侯家治地問題》進行分享,通過海昏侯墓《國除詔書》進一步探討了學術界討論頗多的海昏侯國疆域與侯國治地問題。

    分組討論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在漢墓考古、出土文物、文物研究以及漢文化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家還就海昏侯國遺址與漢文化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深入探討,涉及歷史、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從不同角度解讀漢海昏侯國遺址與漢文化的關系,為全面認識漢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觀點,為海昏侯國遺址考古研究和漢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學術支撐和有益參考。

图2(1).jpg

與會嘉賓合影

    本次論壇展示了國內最新的漢代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對海昏侯國遺址從考古發掘到文物進行了精細分析和解讀,拓寬了對漢代社會經濟和歷史文化的認知視野,為海昏侯國遺址今後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漢代大遺址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提供了「考古先行」的科學支撐。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將以此次研討為契機,加大研究深度、闡釋力度、合作密度,進一步挖掘海昏歷史文化價值,加快研究成果轉化,積極運用於推動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海昏侯國遺址與漢文化的歷史價值和時代價值。(記者 黃淩媛 主辦方供圖)

頂圖:活動現場

責任編輯:林梓琦 2024第一屆漢代海昏侯國考古與漢文化學術論壇在昌召開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