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省綿陽市的主城區,遊仙擁有許多老舊小區。如何做好基層治理?為此,遊仙區以示範引領,以點帶面,建設了一批社區名師工作室,通過搭建學習平台、手把手幫帶、面對面反饋等方式,充分釋放名師帶動和輻射作用,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良好局面,為基層治理注入「一池春水」。
名師工作室導師薛燕對學員開展案例教學
一個平台連結一批名師
近日,在遊仙區韓家脊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擠滿了「生面孔」,來自全區多個社區的專職工作者、後備幹部們正在上一堂社區工作分享課。講課老師薛燕,是社區黨委書記。記者了解到,過去韓家脊社區由於面貌陳舊、矛盾突出被稱為「寒酸脊」,在她的推動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而她的經驗做法經過整理,也成為了遊仙區新入職社區工作人員的「必修課」。「因為基層治理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每個優秀的社區工作者都是一個『多面手』。」薛燕說道。
據介紹,遊仙區委組織部在優選一批社區名書記為「頭雁」老師的同時,也連結了一批轄區律師、醫生、高校教師、高級社工、老黨員、退休幹部等專家資源,組建了60餘名不同領域專家組成的名師人才庫。「基層治理工作繁雜多樣,必須要提升專業知識,掌握一身過硬的本領,才能真正當好社區居民的『帶頭人』。」遊仙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遊仙根據導師所長、學員所需,探索了「1+N」幫帶機制,其中1是指1名社區名書記為主導師,N對應的是同步匹配的N名專家共同幫帶。以五里堆路社區為例,協調了組織、社工部、司法、信訪、應急等部門,在工作室開展黨建、社工、法律和應急等專題業務培訓3期,幫助社區工作者成為「多面手」。而且,為方便授課,遊仙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共享青年夜校、鄰里中心、議事調解室等微陣地,如今已打造了15個社區名師工作室。根據思想教育、黨建業務、治理能力等不同課程,分批次從全區選派社區工作者就近到名師工作室脫產學習1個月,目前已選派學員172名,覆蓋全區60個社區。
名師工作室學員參與社區慈善音樂季宣傳海報製作
「跟班」現場辦公學真招
7月19日上午,在韓家脊社區濱湖花園小區,「名師工作室」跟班學習學員楊雪正和幾位居民打着招呼,雖然她不是本社區的工作人員,但最近跟隨薛燕一直在這個小區開展工作,已經和居民成為了熟人。據悉,在完成理論、方法學習後,社區工作者「學員」還會跟隨「名師」,到社區工作一線實踐一段時間,通過熟悉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糾紛、共謀發展思路,深度參與社區「兩委」議事決策。目前,通過名師工作室,遊仙區已累計完成「遊仙優品」進社區、廢舊橋洞改裝「星光隧道」、智慧科技型社區平台建設、自建房基礎設施改造、社會組織培育等重點任務12個,讓學員在「實戰」中提升本領,更好地服務社區。
得益於這套做法,遊仙區迅速壯大了優秀社區工作者隊伍,打造了李杜龍門陣、寇媽說事等協商議事平台,成功破解了老舊小區改造、電梯加裝、垃圾分類等社區治理「老舊難」問題,協調解決居民合理訴求24個。同時,學員也得到了快速成長,截止目前,已有35名學員成功考取(升級)社工證,9名學員通過公開招考錄用為公務員或事業幹部,為各級黨組織輸送了優秀人才,持續充盈基層治理後備「人才庫」。(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李健 遊仙區委宣傳部供圖)
頂圖:名師工作室學員組織策劃社區志願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