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香港商報記者受邀參加「我眼中的撫順」中省直媒體調研採訪。調研採訪第二站是撫順新華橋千人合唱團。當日晚,媒體記者一行剛一下車,還沒走進合唱隊伍,就被嘹亮的歌聲深深感染了。踏歌而行,來到新華橋下。儘管之前對該合唱團已有耳聞,但還是被眼前那氣勢磅礴的場面震撼到了——
這隻合唱隊伍龐大而有序,在暖黃色的燈光下,唱歌的人、伴奏的人、指揮的人,人人面帶微笑,深情投入,帶着質樸的情感,用心歌唱,收穫着快樂與幸福。當一首首歌唱祖國的歌曲想起,更是讓人熱血沸騰,便不由自主加入了合唱隊伍,難怪當地人說「路過就能加入」。
「民間天團」——撫順的城市名片
據介紹,在撫順,提到新華橋下的千人合唱團,人人都知道,很多很多人都加入其中歡唱過。這支千人合唱隊伍,是一個自發組織的群眾性演唱團體,出道7年,已成為撫順「民間天團」中「頂流」般的存在,更是撫順一張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
千人合唱團團長耿長利告訴記者,該團成立於2013年,有一支十餘人組成的樂隊,四個指揮,編寫了自己的團歌。明確了每天的歌唱主題:周一歌唱領袖歌唱黨,周二歌唱祖國,周三軍旅戰歌,周四紅色回憶歷史歌曲,周五民族風情,周六親情歌曲,周日愛情歌曲。
耿長利表示,團員對歌唱熱情高漲,樂此不疲,除過春節休息五天或大雨情況下,一年四季的每晚七點至八點都唱歌,多時過千人,逢節日、演出,人數可達三千人之多。合唱團的座右銘是:團結、友愛、互助、奉獻。
記者在歌本上看到,上面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的祖國》《英雄讚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好日子》《最美的歌唱給媽媽》《咱老百姓》等逾200首歌曲。
笑臉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對於一個城市而言,百姓的笑臉就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撫順「民間天團」火出了圈,不僅引來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媒體的關注,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賓客前往打卡。
這些普通百姓帶着對生活的熱愛,帶着最質樸的情感,用心歌唱,唱歌令他們心情愉悅,也讓聽歌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城市的夜晚在歌聲中充滿活力。他們高唱經典,動聽的歌聲讓城市有了活力和人情味兒。且這支常年堅持合唱形成的龐大隊伍,讓城市有了一處令人津津樂道的生活文化景觀……
城市煙火氣能夠彰顯地方人情味。一個冰冷的家庭,肯定是門可羅雀,很難有親友造訪,更不可能車水馬龍。一個城市也是如此,以冷冰冰的態度拒絕煙火氣的城市,不可能成為人們旅遊的目的地。而提升了城市煙火氣的地方,卻因它的裊裊炊煙、絢麗燈火、百姓生活的多姿多彩,向人們呈現着溫馨和閒適,張揚着生機與活力,瀰漫着它充滿生活氣息的獨特氣質,由此成為四海賓朋趨之若鶩的「詩和遠方」。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是這座城市獨具特質的精、氣、神。它決定着一座城市面對風雨來襲,如何攻堅克難、披荊斬棘,又如何「斗罷艱險再出發」。
曾經,有人將高樓大廈、霓虹彩燈等作為城市的魂靈和驕傲,也有人將服務品牌作為城市的立身之本。這些都沒錯,但卻總是感覺少點什麼。實際上,一個城市的輝煌和生命絕不僅僅在於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在於它有沒有可以讓人稱道的文化,能否用自己的文化主題去豐富城市的內涵,讓百姓在這個城市詩意地生活。
如今,人們習慣講打造「城市名片」,在這張「名片」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首先是這個城市所以別於其他城市的文化要素——品牌和個性。一座偉大的城市,其人文特色是在長期歷史文化積澱和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新興和後起的城市可以跨越經濟增長階段,卻無法「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這種東西無法人為地營造,更不能速生,它需要塑造,而塑造則是時間的積澱。
而撫順,一直在塑造和沉澱——「山水聖地」「雷鋒之城」「工業重鎮」「清前故里」……一串串閃亮的文化符號已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裏。
從新華橋千人合唱團的興起和壯大,足以讓人真切感受到撫順這座城市強大的凝聚力,感受到它能夠在競爭的間隙中崛起的力量!
據了解,新華橋千人合唱團僅僅是撫順群眾文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撫順市委、市政府通過組織「春雨惠民」活動,推動群眾文化蓬勃發展,成百上千個形式各異的群眾文化團體如雨後春筍般競相湧現,為撫順這座老工業城市注入發展的無盡活力。(記者 王藝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