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蘭州市七里河區魏嶺鄉的沈家嶺村,有着一道葫蘆形山梁,它西接狗牙山東鄰皋蘭山。狗牙山與沈家嶺互成犄角,站在嶺上,可以俯瞰整個蘭州,東西方向各有一條公路直通蘭州中心區域,素有「蘭州鎖鑰」之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24年8月26日,是蘭州解放75周年紀念日。75年前的總攻沈家嶺戰鬥歷時13小時,殲敵9000餘人,其中斃傷敵3800餘人。我軍亦付出了很大代價,傷亡達三千多人,其中團級幹部十三人。此次戰鬥是解放西北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攻堅戰,也是最為慘烈和殘酷的戰鬥。75年前的8月26日,解放軍占領黃河北岸的白塔山,共殲滅馬步芳部隊4萬餘人,其中俘虜2萬多人,馬步芳部隊精銳損失殆盡,蘭州戰役從此西北再無大戰,寧夏、青海、新疆等地國民黨部隊紛紛起義或投誠,西北全境相繼獲得解放。因此,也可以說新蘭州的第一天是從沈家嶺開始的。
當年的蘭州,以浴火重生的姿態,迎接了新生。戰爭的硝煙雖已遠去,但革命先烈的精神卻永放光芒。沈家嶺戰鬥歷史事跡及遺址是蘭州人民珍貴的革命遺產。現沈家嶺戰鬥遺址約200畝,戰壕占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2015年3月31日,沈家嶺村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式揭牌。曾經飽受戰火洗禮的故土,如今歲月靜好,那段血與火凝結的歷史,從未被忘記。沈家嶺戰場遺址上,一道道縱橫交錯的溝壑讓人的思緒也穿梭至那年硝煙瀰漫的沈家嶺峰頂:旌旗獵獵,炮火轟鳴,浴血衝鋒的勇士前赴後繼,怒吼着擲出一枚枚手榴彈,頑強地將敵人釘在陣地上,直至最後的總攻……
75年後的今天,在沈家嶺村的南入口可以看到黃土牆面上的11個標識大字——蘭州戰役沈家嶺戰場遺址,當人們走進沈家嶺,最先穿越的是一條長達2700米的紅旗長廊,從空中俯瞰,這條長廊沿着山地公路而上,為紅色沈家嶺帶來代入感,也為遊客描繪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時代圖景。
近年來,七里河區以打造「七里河紅色旅遊名片」為重點,不斷整合轄區紅色文化旅遊資源。歷經幾年挖掘、提升改造,如今蘭州戰役遺址沈家嶺戰場成了紅色教育基地,實現了「紅色文化」與「紅色旅遊」有機融合,不斷推動產業發展與紅色文化發展共同為鄉村振興賦能,在「強縣域」發展中呈現出紅色亮點。作為蘭州紅色文化地標,沈家嶺是慘烈的,更是英雄的。蘭州戰役為沈家嶺烙下了永恆的紅色印記,到沈家嶺追尋紅色足跡,對每一個蘭州人來說都是必修課。得益於沈家嶺戰鬥遺址公園的打造,從老宅到窯洞、從營地到戰壕,在英雄團長王學禮等烈士犧牲紀念碑前敬獻一束百合花,沈家嶺將紅色遺址穿點成線,遊客們在花海中聽人講述一段紅色故事。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歷史見證和生動載體,沈家嶺紅色文化承載着豐厚的革命歷史、生動的革命事跡、寶貴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革命傳統,傳承着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是不斷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生動教材。七里河區立足沈家嶺紅色資源優勢,持續賦能鄉村旅遊,將革命歷史紀念、愛國主義教育、鄉村風情體驗、紅色旅遊相融合,把紀念教育功能貫穿到遊覽、生態休閒、鄉村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來,讓紅色文化與鄉村民俗景觀、鄉村美食體驗成為造福村民、脫貧致富的旅遊產業。同時也吸引着更多蘭州人和各地遊客走進沈家嶺,感受英雄城。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當人們再次注視無數烈士倒下的沈家嶺時,紅色旅遊的發展帶動沈家嶺村的村民們奔向小康,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駐足村口,回望沈家嶺,只見屋舍儼然,一片安寧祥和,兩排太陽能路燈沿着整潔的水泥路通往村子深處。當年被炮火轟平的焦土之上,漫山遍野鮮紅的百合花,正熱情奔放盡展芳華,百合深扎於泥土的根系一塵不染,潔白無瑕,一如為新中國成立默默付出的軍人,無論犧牲還是倖存,他們都將純潔的信仰紮根靈魂深處。(記者 寇剛 通訊員 楊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