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安徽黃山市歙縣迎來強降雨天氣,遭遇歷史罕見洪澇災害,全縣多地交通受阻、通訊中斷、人員被困、物資匱乏,救援搶險刻不容緩。危急時刻,歙縣速度、歙縣溫度成為風雨中的航標,各類聞令而動、逆水而行的動人場景在這座小城接續上演。
快 刻不容緩的是責任
風雨如號角,災情如命令。
6月20日18時30分,歙縣啟動城區防洪一級響應,全縣黨員幹部聞令而動、到崗到位,全面投入人員轉移安置和救災搶險工作。交通、電力、通信各部門秒速奔赴,衝鋒在前,歙縣速度在城鄉間傳遞。
6月22日下午1點35分,隨着便橋角度的最後一次調試完成,在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支隊的幫助下,歙縣紹濂鄉小溪村至王村鎮路段實現人車通達,因道路損毀而被困2日的當地村民,通過便橋,實現了交通自由。在救援現場,紹濂鄉鄉干鄭敏告訴記者:「有的村民着急外出就醫,有的村民要赴縣城為孩子填報志願,這條道路的搶修既充滿難度,又迫在眉睫,武警官兵的專業有序給予了我們更大信心。」
6月22日晚8時,隨着森村鄉主幹道光纜的搶通,歙縣28個鄉政府所在地已恢復通信,全縣多個「失聯村」與外界重建聯繫,在搶修通信設施的48個小時中,通信部門累計出動557人次,搶修車輛139台次、發電油機44台次,衛星電話95台,發送應急預警短信89萬條。
挺進「孤島」,是連日來歙縣各地救援隊伍的一致目標,而「孤島」不「孤」,是歙縣速度給予百姓群眾的信心和期待。
親 軍民「雨」水間是溫暖
家園有殤愛無疆,洪水無情人有情。
6月22日,百餘名民兵挺進紹濂鄉,清淤、排險、安置,幫助村民恢復生產生活。在現場參與救災的民兵方昊表示:「作為民兵,執行搶險救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家中進水一米深,家中電器、家具受損的村民余林海告訴記者:「80多歲的老母親也是頭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洪水,民兵同志很不容易,從早上現在清理了六七個小時,我們這裡基本上清理好了,非常感謝他們。」
6月22日晚,歙縣再次遭遇強降雨,23日下午,全縣境內河流水位快速上漲,汛情險情再度嚴峻。
6月23日晚,黃山市防汛指揮部緊急調配駐地火箭軍、市軍分區、省武警機動隊伍、市武警支隊、市消防救援支隊以及社會救援等軍地力量迅速集結,近200人的先行隊伍星夜馳援歙縣。
盛夏雨夜,在歙縣鴻基商貿城,武警第二機動總隊某部在搶通小溪、清溪、古祝全部道路之後,再次趕到這裡,開始路面清淤工作;在城區練江橋北側橋下,市軍分區、縣人武部基幹民兵們正爭分奪秒搬雜物、清淤泥;在經開區城西園區鐵路橋下,市消防救援支隊攜帶的兩台「龍吸水」也開足馬力持續快速排出城市積水。
「地方所需、群眾所盼、部隊所能」,一抹迷彩,軍民「雨」水情深一籌。
情 眾志成城中是希望
洪水無情,人間有愛。
疾風驟雨中,志願紅、愛心人士等,成為城市中的溫度傳遞者,他們溫情相伴,幫助受災群眾共渡難關。
6月22日,歙縣縣直各部門1500餘名黨員幹部帶着鐵鍬、掃把,深入城區道路、包保小區開展道路清淤工作。歙縣林業局機關支部黨員方永茂說:「在這種危難時刻,我們黨員更應該主動站出來,深入一線,積極參與抗災自救,讓群眾儘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在大水來之前,社區工作人員就挨家挨戶通知我們提前做準備;洪水退去後,工作人員又立馬來幫我們清理衛生,非常感謝他們。」歙縣城區商戶吳改正說。
徽城鎮中和社區黨委書記姚文慶介紹,社區組織了近400名志願者及50多輛清運車,開展轄區內垃圾和淤泥的清運工作,後續還會繼續安排人員清理清運,確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清淤保暢,城市動了起來;捐款捐物,人心暖了起來。
在縣衛健委停車場,縣紅十字會志願者們正在搬運由蘇州市慈善總會和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聯合捐贈的物資,準備送往紹濂、許村等受災鄉鎮。
在森村鄉人民政府,黃山運佳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分別向受災嚴重的森村鄉、紹濂鄉捐款20萬元、30萬元愛心款,用於救災幫扶,希望受災鄉鎮儘快渡過難關。
此外,歙縣各文藝家協會也積極聯繫愛心企業開展捐贈,大威家電,以及歙縣長虹、美菱等電器經銷商紛紛採購飲用水、食物,驅車送至各受災鄉鎮。
截至6月22日中午12點,歙縣紅十字會共接收愛心捐款50餘萬元人民幣,累計接收包括1200件礦泉水、280袋大米等防汛救災物資,價值近7萬元。
風雨多經人不老,櫛風沐雨更堅強。驟雨疾馳中,是知難而進的篤定,是守望相助的堅毅。歙縣,一張有速度、有溫度、有情誼的抗洪「答卷」,正在提交中。(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楊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