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陽綿竹市把培育富民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以「稻田+」的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生態種植養殖業,持續深化政策引導和技術服務,推動特色種養向多樣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助力農業產業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眼下,正是黑斑蛙生長的旺季。在什地鎮雙瓦村順源黑斑蛙養殖場,一塊塊稻田四周圍起了白色的紗帳,成群結隊的黑斑蛙蹦來蹦去。養殖戶郭偉忙着給黑斑蛙投放「自助餐」,眼前這片10餘畝稻蛙共養田,便是他的「致富田」。黑斑蛙,俗稱青蛙,對環境、溫度的要求較高。其養殖方式一般是以稻田為主,養殖池均需開溝,並保留一定陸地供青蛙棲息、藏身,養殖池四周需設置隔離網,上空架設防護網,以防青蛙逃跑和防鳥類等覓食。郭偉告訴記者,稻蛙生態養殖模式是一種環保無污染的種養結合模式,水稻遮陰,可為黑斑蛙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保持黑斑蛙原有的色澤和口味。黑斑蛙是「捕蟲能手」,可為稻田除蟲,其排泄物還可作為稻田肥料,這樣種出來的稻穀無化肥、無農藥,米飯吃起來綠色又健康。記者了解到,如今郭偉的養殖場年養殖黑斑蛙3萬斤,每斤售價在10元到20元不等,主要供應成都各水產市場,年產值達四五十萬元。郭偉也成了當地養蛙行業的「土專家」,不斷有廣漢、什邡、羅江等地的養殖戶前來取經。
稻蛙共養田
在豐盈黑斑蛙養殖場,綿竹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漁政管理站站長羅昭勇一邊觀察黑斑蛙的生長情況,一邊叮囑養殖戶唐森林要注意蛙的健康管理和天氣變化。2019年,看到黑斑蛙有市場「錢景」,唐森林就全身心投入到養殖中。經過不斷摸索和市農業農村局的技術指導,唐森林採取「稻蛙共作」種養模式已發展黑斑蛙養殖20餘畝。「黑斑蛙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唐森林介紹,黑斑蛙每年3月開始放種,同年10月出貨,因市場需求大,其銷售供不應求,良好的發展態勢。
養殖的黑斑蛙
綿竹市水源豐富,而且生態環境良好,為發展特色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綿竹不僅帶動群眾發展稻蛙、稻蟹、稻蝦、稻魚等綜合種養1000餘畝,同時也帶動了飼料、餐飲等上下游產業發展。(記者 張寶杉 通訊員 張娟 尹翔)
頂圖:養殖戶郭偉給黑斑蛙投放「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