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廣茶園機械管理技術應用,提高生產率節約勞力,6月18日,黃山市茶園管理環節機械化作業演示研討會在徽州區楊村鄉山口村舉辦。省農機試驗鑑定站專家,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市農機推廣中心、市茶產業促進中心有關負責人,徽州區、休寧縣、祁門縣農業農村(水利)局有關負責同志,區縣茶企代表等30餘人參加此次活動。
作為全國重點名茶產區,黃山茶葉種類豐富,種植歷史悠久,傳統制茶技藝成熟發達,擁有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太平猴魁三大頂流名茶。茶產業已成為黃山市的農業主導產業、富民產業。
徽州區是黃山毛峰原產地,茶產業是當地的優勢產業,一直以來,該區把大力發展茶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做特色文章、走品牌之路,着力提升全產業鏈附加值,實現更高質量的以茶興業、以茶惠民,實現「一片葉子」富裕「一方百姓」。
演示現場,伴隨着陣陣轟鳴聲,只見農機手操作着一台手扶履帶式掘耕機在茶園裡來回穿梭作業,不一會兒,板結的土壤立馬變得鬆軟。小巧的機身,便捷的操作,高速的耕作效率引得大家紛紛體驗操作。
「這台機子是仿形穿山甲趾的齒耕刀設計的,它可以解決丘陵山區硬實地、板結地、石頭地和茶果園耕作深度的難題,左右交互式每秒3次的掘耕速度,能夠把表層的雜草和有機肥翻入土中,達到土肥相容,大大的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也達到了除草的目的。」浙江唐詩之路有限公司的操作技術人員現場為大家講解了機具的性能、特點及操作要點。
「我剛剛操作了一下,機具作業較平穩,效率也蠻高,與人工相比較,省時省工又省力!」浮溪人家茶園管理負責人蔣國瑞說道。
據悉,這種新型履帶式掘耕機增添了履帶,並設置了數字化智能功能,具有高坡度上行走、仿穿山甲掘地、遠程監控等主要功能,可在坡度30度以下茶園進行作業,翻耕土壤深度達20公分,可邊翻地邊施肥,並自帶導航功能,可實現遠程監控運行,一天能掘耕20畝山地茶園。
演示完畢後,參會人員針對全市茶園生產管理機械化技術、茶園生產機械化水平提升等方面進行了座談交流。
此次現場會進一步加強了全市茶園管理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茶園機械化管理水平提升、茶園土壤改良、茶葉品質提升。(記者 吳敏 通訊員 吳雯雯 吳穎 張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