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配線、掛經、編織、修邊、挽穗、清洗……每一塊真絲地毯都需要經過數十道工序,在以月為計時單位的編織中慢慢成型,終成藝術精品,銷往全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南召織造」享譽全球。
走進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傳統手工地毯加工車間,記者發現這裏所有編織的地毯全是同一個規格,同一個高度,同一個圖案,30多位「織女」正在飛針引線的忙碌着編織地毯。
南陽宇翔工藝品公司生產車間主管張延麗指着一塊正在編織的地毯介紹說:「手工地毯編織的關鍵在於編織的密度,密度就像手機的像素,我們採取手工打結的方法編織的,車間裏的『織女』們每織一平方英尺需要打52900個結,結點越小,密度越大。若要編織一塊規格為8×10平方英尺的地毯,需要2個人編織一年才能共同完成。」
南召縣手工真絲地毯,高道數、精細化,數月或數年編織完成的真絲地毯備受世人推崇,因構思精巧、圖案精美、做工精細,被譽為「軟黃金」。一張張質地柔軟、紋飾精美的手工真絲地毯,正是這一針一線的匠心,造就了「南召織造」的業界口碑,可以說南召地毯「鋪」滿了世界。
守正創新改工藝 「智造」1200餘種精美地毯
在南陽宇翔工藝品公司真絲地毯展示大廳里,一塊設計新穎的巨型地毯《百子圖》,上面有100個神情各異的孩童在嬉戲玩耍,個個面部表情飽滿、圓潤,人物栩栩如生,動作活靈活現,讓人嘆為觀止……這些採用優質柞蠶絲手工編織的各類掛毯、壁毯、地毯,做工精細、構思精巧、圖案精美,是室內高檔裝飾品和藝術珍藏品,具有極高的鑑賞價值、珍藏價值和實用價值。
據悉,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已能生產1200餘種,不同類型的手工真絲地毯,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召地毯企業的「妙招」,把「織造」+「智造」結合,正在逐漸成為主流,智能化的排版機器,讓手工地毯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0%左右。
南召縣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俊克說:「南召縣柞蠶養殖歷史悠久,已經擁有2000多年,南召柞蠶絲柔韌度、光潔度比較好,是編織手工地毯上佳的原材料。南召縣手工地毯編織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農村家庭婦女多數都會看圖、識圖,按照設計圖紙,編織各種不同風格、不同圖案的地毯。我們這些年堅持守正創新,經過改進編織工藝,研發出智能化設備,採取智能化排版,半自動化編織,可以成倍提高勞動效率。」
「線上連結」 傳統地毯「鏈」出新活力
南召縣手工編織地毯工藝複雜,價值較高。地毯加工企業這些年打破背着地毯參加國內外各類會展的傳統銷售模式,利用網上電商銷售的基礎上,嘗試運用網上直播帶貨的形式,面向海內外銷售地毯,通過電商平台手工地毯銷售額大幅增長。加之,南召手工地毯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國藝術流派、中國審美價值等元素,無論是手工地毯和掛毯,實現東方文化和西方文明的完美融合,成為國內外市場的「香餑餑」。
曾在英國伯恩茅斯大學留學歸來的南陽宇翔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健琿,近幾年組建一個由16名年輕人為骨幹的電商營銷團隊,利用社交媒體弘揚和傳播手工地毯文化藝術,讓更多的國內外消費者感受到手工地毯的魅力。孫健琿和他的電商「小夥伴」通過阿里國際站、Facebook和抖音直播等方式面向海內外客戶銷售手工地毯,重點面向俄羅斯、美國、以色列、巴基斯坦、沙特、杜拜等西方國家、歐洲和中東、中亞地區。今年以來,向海外國家銷售手工地毯近10000平方英尺。
從傳統花色到個性化圖案定製,從人工吆喝到網上銷售,新一代「地毯人」深知,打通線上銷售渠道,形成特色品牌,是地毯企業突出重圍的一條新路徑。只有從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不斷創新,才能讓南召手工真絲地毯,「鋪」得更寬更遠。
南召縣依靠過硬手工技術和創新營銷手段,統籌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小地毯依然可以做成大產業。據統計,近年來,南召縣每年手工編織地毯產量穩定在50萬平方英尺,從業人員2萬餘人。在降低成本穩定國際市場的同時,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真絲地毯產業開始轉向國內市場,讓更多的人了解南召織造,讓南召地毯鋪進千家萬戶。(郭軍勝 廖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