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海峽論壇大會在福建廈門拉開帷幕。15日上午的論壇大會,與會的台胞們早早來到會場,互相交流寒暄,並在「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民族復興偉大榮光」的字幅前留下一張張合影。首次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雲林縣長張麗善援引孟子語錄「雖千萬人吾往矣」,道出與會台胞義無反顧而來的共同心聲。論壇大會上,登台發言的台灣嘉賓和台胞代表真情分享兩岸一家親的動人故事,暢談兩岸融合發展的歷史機遇,熱切期待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徐博翎:大陸是我實現理想的沃土
「我們研發的『救命神器』人工心肺,是世界上最輕的人工膜肺(ECMO),在去年杭州亞運會期間,打敗所有進口產品,為亞運健兒保駕護航。」心擎醫療(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台青徐博翎,作為在大陸創業的台胞代表,在論壇大會上分享了自己的追夢故事,講述了從「到大陸發展」轉變為「回家上班」的身份認同變化過程。
「大陸是我實現理想的沃土。」徐博翎介紹,2013年她來到大陸發展,「創業是一場天時、地利、人和的較量,大陸對高端醫療器械發展的支持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加上繁榮的資本市場,是我一路走來的底氣。」她感謝團隊中來自兩岸的頂尖人才,他們共同為科技創新而努力,同時促進了兩岸融合發展。
徐博翎動情地說,30年來,一家人的身份認同悄然發生了變化,逐漸從「到大陸發展」轉變為現在的「回家上班」。「兩岸本是一家,將來必然重聚。」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鼓勵更多台灣青年把握時代機遇,積極參與兩岸融合發展。她相信,只要堅定地做對社會、對人民有意義的事,就一定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成就一番事業。
李姿瑩:閩南文化餵大孩子的反哺之旅
「閩南文化對我像呼吸一樣自然。」來自台灣高雄閩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姿瑩在論壇大會上深情地分享自己的兩岸故事,講述了自己如何通過研究和傳播閩南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曾於2013年來到大陸參加閩南文化研習營的她,在大學期間開始深入研究閩南文化,並逐漸認識到自己是「閩南文化餵養長大的」,於是碩士和博士期間繼續專注於閩南文化研究。2018年博士畢業後,她來到福建,應聘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課程教師。
帶領學生拍攝微電影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在台灣出版關於閩台文化與文創的書《閩南文化與創意設計》,加入霧峰林家祖籍地的遷台記憶館相關工作……李姿瑩在閩南師範大學的工作生活充實,多姿多彩。因閩南文化結緣的大陸好友,也成為她相伴一生的愛人。
「兩岸同根同源,血親祖輩的原籍、照顧心靈的信仰,以及四時節慶、婚喪大事的習俗等,影響着每一個台灣人。」李姿瑩認為,兩岸同胞有着共同的淵源和文化背景,這種共鳴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她希望更多台灣朋友來福建,親身體驗這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賴岳謙:人人皆可為兩岸和平作出貢獻
「『統戰』難道不是一種以和平的方式來爭取台灣民心的工程嗎?那既然是以和平的方式來爭取民心,難道不就是民主的真諦嗎?那既然是民主的真諦,那我們當然要把這個論壇辦下去,而且要年年辦,每年越辦越好,一直到我們和平統一為止!」在論壇大會的發言中,台灣知名時事評論員賴岳謙首先對民進黨當局抹黑海峽論壇的說辭進行了回應。
賴岳謙表示,中國的快速崛起,帶動了許多發展中國家進步,推動了金磚國家擴員,這將進一步壯大世界和平和發展的力量。
賴岳謙還說道,當前大陸正處於高質量發展階段,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而美麗中國的建設,意味着要提高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平,從居住環境到日常穿着飲食等各個方面,都要追求更高的質量。這種對美的追求將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進而為各行各業帶來無限的發展空間和商機。
在賴岳謙看來,大陸始終向台灣同胞敞開大門,共享發展機遇,不斷推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希望台灣各界人士能夠更加主動地促進兩岸各個層面交流,多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到大陸走走,讓更多的台灣年輕人看看大陸的發展,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同時,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貢獻。(田琴 斯達)
頂圖:海峽論壇大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