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發佈2023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公示名單,巢湖市農產品「巢湖大米」入選。而此前,巢湖市農產品「都督翠茗」「黃麓葡萄」「巢湖小龍蝦」已先後入選了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如今,一批特色農產品實現規模化綠色種植,已經成為巢湖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徽省巢湖市把主題教育「搬」進田間地頭,通過入戶走訪和實地調研,着力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科學制定化肥減量增效實施方案和農藥減量化行動實施方案,大力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高效施肥技術,推進施肥方式轉變,通過試驗示範帶動,控制肥料施用總量,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發展格局。
位於巢湖市槐林鎮的「巢湖大米綠色種植示範區」是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雙減的核心區。這裏的稻茬下,「藏」着大片大片漂亮的紅花草,這是一種名為「紫雲英」的豆科植物,其根系共生的固氮菌可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利用其還田能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氮濃度和氮素有效性,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一種天然綠肥。通過種植紫雲英做綠肥,可大幅減少化肥用量,提高種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健康安全的「巢湖大米」就是通過「綠肥(紫雲英)+優質稻」模式生產出來的。
為了提高綠色高質高效生產能力,全市214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秋季田管包村聯戶服務,進村入戶到田指導種植戶科學施肥用藥。與此同時,巢湖市農業農村部門紮實開展調查研究下基層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監測調查,建立全市施肥用藥調查網絡,實時監測農藥使用趨勢。結合當地生產實際,分區域落實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三新」集成配套示範片建設。通過新的技術和新的模式推廣應用,實現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糧食產量穩定增長。
「肥藥」雙減不是簡單做減法,「減」的背後是「不減產」,「減」的結果是「增效益」。據初步統計,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約95%,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約53%。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較基期2020年下降15.5%、5.7%。綠色高效模式不斷形成,一級保護區內建立綠色生產基地4.8萬畝,建立1個萬畝化肥減量示範區、3個農藥減量千畝示範片。非一級保護區內每個鎮建立主要農作物千畝綠色防控暨化肥農藥減量示範片,全市共有33個主體實施建設綠色防控暨化肥農藥減量示範片,面積共4.1萬畝。通過打造「可看可學可幫可帶」的示範樣板,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干,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市農藥化肥的減量使用,讓生態農業「綠」意盎然。(周曉梅 倪芳 龔舒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