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2025年 03月29日 星期六 -- 天氣
灣區居民深度融入優質「生活圈」22:132025春節檔新片電影總票房破200億22:07廣東最低氣溫跌至0℃ 多地發布寒冷預警22:04江西省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曹雄泰接受審查調查22:03有片|奧運冠軍全紅嬋擬被保送暨南大學21:53有片|小孩忍不住上厠所 家長膠袋幫忙解決 港鐵職員趕離場21:46【兩會前瞻】縮小城鄉養老鴻溝 構建公平社保體系21:37中央一號文:繼續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21:34 灣區居民深度融入優質「生活圈」22:13 2025春節檔新片電影總票房破200億22:07 廣東最低氣溫跌至0℃ 多地發布寒冷預警22:04 江西省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曹雄泰接受審查調查22:03 有片|奧運冠軍全紅嬋擬被保送暨南大學21:53 有片|小孩忍不住上厠所 家長膠袋幫忙解決 港鐵職員趕離場21:46 【兩會前瞻】縮小城鄉養老鴻溝 構建公平社保體系21:37 中央一號文:繼續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21:34 灣區居民深度融入優質「生活圈」22:132025春節檔新片電影總票房破200億22:07廣東最低氣溫跌至0℃ 多地發布寒冷預警22:04江西省景德鎮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曹雄泰接受審查調查22:03有片|奧運冠軍全紅嬋擬被保送暨南大學21:53有片|小孩忍不住上厠所 家長膠袋幫忙解決 港鐵職員趕離場21:46【兩會前瞻】縮小城鄉養老鴻溝 構建公平社保體系21:37中央一號文:繼續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要位置21:34
【流動性改革系列之一】縮短交收時間改善流動性 港股「T+1」結算大勢所趨

【流動性改革系列之一】縮短交收時間改善流動性 港股「T+1」結算大勢所趨

責任編輯:靜文 2025-02-24 20:17:0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今年港股氣勢如虹,已經步入技術性牛市,只是升市背後隱藏着流動性不足的潛在危機,港交所亦強調要改善流動性問題。綜合專家學者意見,「縮短股票交收時間」及「降低每手股票買賣單位」這兩方面的改革迫在眉睫。隨着金融市場加強對科技的應用,世界各大股票市場陸續縮短股票交收時間,由以往的「T+2」收縮至「T+1」。分析稱,香港實行「T+1」實屬大勢所趨,有助證券市場全面推行無紙化,也有利於改善流動性。

 目前港股實行「T+2」交收制度,倘若股票是今天成交,待券商及港交所的中央結算系統(CCASS)完成清算後,在成交後的第二天進行資金交收和股票交收。若將交收時間縮短至「T+1」,投資者可以「今天交易,明天即可收到現金或完成付款」。

未标题-3.jpg

 美股去年加入「T+1」結算的行列,加上內地A股早已實行「T+1」股票結算,若香港仍死抱「T+2」,非但未能追上國際大勢,更在當前實行「互聯互通」下,未能全面對接內地證券市場。港交所(388)行政總裁陳翊庭去年曾表示,計劃於今年上半年就香港市場的結算周期發表白皮書,同時確保於今年底前,現貨市場的基礎設施有能力兼容「T+1」結算周期。

 有助港股交投及轉投其他資產

未标题-4.jpg

 「若將交收時間縮短,有助投資者的資金回籠,港股的交投有機會提升。」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下圖)認為,由於目前大部分投資者的股票已存放在CCASS,未有再需要「T+2」,「若香港日後實行『T+1』,將有助香港證券市場全面實行無紙化。」他又認為,香港銀行「轉數快」及銀行的轉帳系統,已對「T+1」準備就緒,相信香港的銀行體系,已可迎接「T+1」。

图像_2025-02-24_221329539.png

 除了促進港股交易外,港股實行「T+1」的另一好處,是有助投資者從港股轉投其他資產。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高鵑(下圖)表示,當前美股已實行「T+1」結算,但港股仍停留於「T+2」,導致投資者不能「今日沽港股、即晚便買美股」,若實行「T+1」,兩地股市的交收時間便可重新對稱起來。

图像_2025-02-24_221451935.png

 有分析稱,香港不少券商近年陸續進軍虛擬資產市場,面對虛擬貨幣奉行「T+0」交收,若港股仍死抱「T+2」,若券商的客戶要沽出股票,將相關資金轉投虛擬資產,在當前股票交收制度下,須等待兩天。觀乎虛擬資產價格波動性較股票為大,若投資者仍要等兩天,可能錯失良機,故縮短股票交收期,將有利投資者由股票轉投其他資產。

 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陳柏楠(下圖)指,縮短股票交收時間,除了活化了股票的流動性,更加有利交投,繼而有利印花稅的收入。他相信,「若CCASS做得到的話,券商亦可做得到」。

图像_2025-02-24_221403171.png

 「一刀切」實行避免市場混亂

 香港證券市場產品「既深且廣」,市場關注若要實行「T+1」,究竟是否應「按部就班」?鄧聲興指,為避免市場混亂,應「一刀切」實行,以免因市場同時存在「T+2」及「T+1」兩種結算模式,而出現混亂局面。陳柏楠亦認同若要實施「T+1」,應該以「一刀切」方式實施。

 不過,昇世匯盈投資副總監黃俊(下圖)則指,他個人認為,由於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涉及派息及其他因素,若港股實行「T+1」,建議可先在正股實施,之後再擴展至其他產品。至於日後應否對實施「T+1」提供緩衝期,陳柏楠建議,可給予起碼6個月至9個月的通知及過渡期。

图像_2025-02-24_221424996.png

 對實物股票倡予緩衝期

 另一方面,有市場人士稱,一旦香港實行「T+1」結算模式,或要處理實物股票的問題,故此應給予較長的過渡期。對此,鄧聲興表示,不少長者、基金股東以及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仍以實物形式持有股票,一旦港股實行「T+1」,他們或要將手上股票存入CCASS,坦言此舉為難了他們。

 對此,鄧聲興建議,若要解決上述問題,CCASS除了要降低存入實物股票的費用,為上述持份者提供存入股票的誘因,更要延長緩衝期至多於1年時間,從而給予足夠時間將實物股票存入CCASS。

 另一方面,若然實行「T+1」,對散戶又有何影響?黃俊稱,或會影響散戶的孖展成本,屆時散戶早在落盤之時,或先預備資金提前「嘔」出來,才能順利完成交易。

 至於「T+1」對孖展客戶的影響方面,高鵑認為,對孖展客而言,實行「T+1」結算制度的好處,在流動性增大下,他們可以沽出股票後,「即買」其他產品。黃俊則建議,要檢視孖展客戶的結算,並調整相關合約條款。

 借鑒美股經驗 T+1迫使盡快交收避違約

 香港部署縮短股票交收時間之際,又可從去年實施「T+1」的美股市場吸取什麼經驗?從事美股投資的昇世匯盈投資副總監黃俊表示,美股投資步伐變得緊湊,迫使參與美股的投資者盡快交收,避免違約。

未标题-5.jpg

 與現時的港股一樣,美股早年已實行「T+1」(在此以前,美股期權已實行「T+1」)。及至去年3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於去年5月28日起,美股交易標準結算周期將縮短至「T+1」,涉及在美國各大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債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共同基金、市政證券和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等產品。

 SEC去年宣布實施「T+1」後,曾引發市場憂慮。雖然此舉只是聚焦技術和實際的結算方式,但除了可能出現資金錯配,更要解決潛在的外匯風險。除了美國、加拿大及印度已採用「T+1」外,英國財政部亦宣布,將於2027年10月11日起,實施證券交易「T+1」結算標準。分析認為,若香港仍不實行「T+1」,恐落後全球金融市場,削弱吸納資金的能力。

 市場曾抱持猶豫態度

 美國去年宣布實行「T+1」時,市場曾抱持猶豫態度。研究公司CoalitionGreenwich於去年4月和5月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僅9%受訪賣方公司表示,他們預料「T+1」結算能夠順利;相反有近20%的公司認為,一旦出現大量或嚴重問題,他們將面臨巨大混亂。

 「昔日買賣美股時,投資者有兩日時間結算,但當地股市縮短至『T+1』交收後,迫使了交易雙方盡快交收,避免違約風險。」黃俊表示,自美股縮短至「T+1」後,同事須在下班前,同時為美股及港股做好結算,但相信若做好清晰分工,日後香港金融機構的運作,不會有太大問題。

 部分券商或涉龐大更改工程

 若證券市場實行以「T+1」形式結算,究竟香港券商的後台系統是否已經準備好了?香港證券業協會主席高鵑坦言,由於部分券商的底層系統設計,只能用於「T+2」結算,若日後改以「T+1」結算,或牽涉龐大更改工程。

 目前香港的券商進行證券交易時,一是使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又或者自行構建。高鵑指,雖然當前大多數的券商,是使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但當前約有10%至20%的券商是自行構建交易系統,當中包括部分大型及中型的券商,相信一旦港股落實改以「T+1」結算,該等券商或須付出較多成本,進行系統底層更改工程。

 正因為大多數香港券商,主要採用服務供應商提供的交易系統,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鄧聲興認為,若港交所(388)要實行「T+1」結算,港交所應先與供應商做好溝通,「若供應就此做好準備,券商要適應『T+1』,應沒有難度」。

 CCASS應事前做好測試

 證券商協會永遠名譽會長陳柏楠則關注,小型券商仍採取較為舊式的交易系統,他們能否適應「T+1」,一旦出現困難,要為他們提供針對性支援。不過,陳柏楠同時指出,港交所的中央結算系統(CCASS),才是港股實施「T+1」結算制度的關鍵,若然落實,港交所應為CCASS事前做好測試。(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微信图片_20250224221524.jpg

責任編輯:靜文 【流動性改革系列之一】縮短交收時間改善流動性 港股「T+1」結算大勢所趨
香港商報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允許不得使用。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