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長假期,香港均呈「旅客逆差」,即是港人出境較旅客入境為多。不獨香港如是,英國一直以來亦現「旅客逆差」;至於日本,近年雖錄得「旅客順差」,但過去好多年同錄得「旅客逆差」。
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的官方統計顯示,除疫情外,近20年來日本人出境人次每年均徘徊在1500萬至2000萬之問。至於外人入境,2000至2012年間都少於千萬,但後來日圓持貶值,從每1美元僅可兌換70多日圓(約「十算」港元),貶至疫情期間的110日圓左右(約「七算」港元),去年更低創160日圓的歷史紀錄(約「五算」港元),訪日旅客隨之進入長期升軌。外國人入境人次於2015年首度超過日本人出境,疫前三年「旅客順差」達到1000萬人次水平,去年首10月更突破了3000萬人次,創出史新高;反之,此前長期以來皆錄「旅客逆差」。
值得留意的是,在外國人入境人次漸見恢復之際,日本人出境人次卻未見恢復,2023年僅涉不足1000萬人次,即較疫前少了半截,而2024年首10月仍只約1064萬人次,主因之一當然跟日圓表現掛鈎,以致日人外遊意欲及購買力低迷。
究竟「旅客逆差」抑或「旅客順差」好呢?或端視觀點與角度。
頂圖圖說:2024年11月22日,行人走在日本東京銀座街頭。圖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