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和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載體。透過它們,文明源頭有跡可循,歷史面貌清晰可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在地方考察時總是不忘調研當地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反覆叮囑要把文化遺產保護好。
守護文明根脈,激揚自信力量。文化遺產守護者,在平凡崗位中默默付出,傳承歷史文脈。飽經歷史風雨的滄桑文物古蹟,因文化遺產守護人的守護而擁有了尊嚴,為當代人及後人美好生活添彩。
我們每一個人在數百上千年的歷史和文化面前是渺小的,但正是因為有這份堅守,讓歷史文物所蘊藏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得以彰顯;這份堅守,向世界宣揚著我們泱泱大國無法抵擋的文化自信;這份堅守,將歷史照進現實,讓現實燦爛文明。——題記
基層文保員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每天清晨七點,當第一縷陽光灑在皖南黟縣西遞村敬愛堂那古樸的簷角之上,胡曉雯便開始了她一天的工作:巡查、打掃、文明勸導、宣傳講解……每天至少要在敬愛堂待上10小時,巡邏200圈。這樣的「周而復始」,胡曉雯一干就是33年。
1952年出生的胡曉雯,自1991年起,便在敬愛堂從事日常保護管理和西遞特色文化傳播工作。
敬愛堂初建於明萬曆年間,原是明經胡氏十四世祖的住宅,現為黟縣西遞具有代表性的宗祠。2001年6月25日,西遞村古建築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便包括西遞村最大的祠堂——敬愛堂。
在當地人的心目中,敬愛堂不僅僅是一座古建築,也不僅僅是一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更是連接情感和鄉愁的紐帶,是承載着地域文化的象徵。
「作為西遞胡氏第三十一代後人,這座宗祠對於我的意義就像家一樣。」在胡曉雯看來,保護好這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寶貝」,不僅是一項榮耀的事業,更是她分內的事。
用心用情保護文物 矢志不渝傳承文明
「先生,你好!請把煙滅了再進來參觀。」9月11日一大早,剛剛結束又一遍巡查、正在打掃的胡曉雯見到遊客手裏的香煙,連忙耐心地提醒。
文保守護工作是枯燥的。在漫長的時間裏,文保員需要日復一日重複相同的工作,最大程度保留它的文化價值,將其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世人。
「你們看,這些蝙蝠排泄物如果不及時清除,其中的尿酸和其他化學物質就會導致木頭表面變色、腐蝕或損壞。」胡曉雯告訴記者,除了蝙蝠,每年4—6月份是白蟻群體的繁殖季節。每到這些月份,她會格外提高警惕,一旦發現白蟻隱患就第一時間上報有關部門。在胡曉雯的堅守下,33年來,敬愛堂的文物保存完好,未發生損失損害。
雖然已經72歲了,但活躍在工作崗位上的胡曉雯依然精神矍鑠、步履矯健。用她自己的話說,守護文物的熱情一點也沒有減少,看着這裏的一磚一木,就像看她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不看一看,不習慣。
因為熱愛,所以執着。因為熱愛,所以堅守。年復一年,寒來暑往,這份根植於胡曉雯的心中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熱愛,也深深感染並打動著她身邊每一個人。
「我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像她這樣執着於文物的保護,30多年始終如一。」在西遞鎮西遞村村民洪小英看來,天亮就來,天黑才走,胡曉雯已經真正把敬愛堂當成自己的家了。
這些年,除了做好敬愛堂的日常保護管理工作,胡曉雯還熱情地給遊客做起了講解員。
「孝字的上半部,右側為一個人拱手作揖、謙恭孝敬之樣;字下半部,左側為尖嘴猴腮的造型,寓意孝敬者為人,忤逆不孝者為畜。這些為人準則在我們村里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依然掛在這裏。」像這樣的講解,胡曉雯每天要重複幾十次。
除去文物建築的內涵講解、故事傳遞,胡曉雯還會通過傳唱古黟調等方式,將西遞的故事唱給南來北往的遊客聽。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你跨越千年而來,我傾盡所有守護。
西遞是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裏有著深厚的徽文化底蘊。「作為胡氏後人,當好文化傳播者,吸引更多遊客走進西遞,感受徽州歷史文化的魅力,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胡曉雯說,文保員是她一輩子的事業,只要身體允許,她將一直幹下去。(記者 吳敏 通訊員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