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還土地出讓金和稅收是地方政府為企業開出的常見優惠政策,但自8月1日起《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下稱《條例》)開始施行後,上述政策被禁止,地方政府需找到新的招商引資「抓手」。
規範各地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其實早有信號。2023年年中,中國審計署在通報2022年度中央財政管理審計情況時提到,發現55個地區違規或變相返還稅收或土地出讓金等225.08億元人民幣。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再次提到,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中違規出台「小政策」、形成「稅收窪地」等。
其實,規範包括稅收優惠政策在內的招商引資行為,央地之間已經經過多輪博弈,上一輪密集清理發生在2014年至2015年。中建政研研究院副院長吳智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相比以往更多站在預算管理的角度清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這輪清理是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頂層設計的背景下進行的。
「稅收窪地」是這一輪清理的重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馬珺表示,隨着清理對企稅收優惠,還要注意近年來出現的針對個人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競爭。
《條例》施行後,可以預見,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為將被重塑。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轉變給予優惠政策的方式。
以各地普遍存在的「零地價」供地為例,即企業繳納土地出讓金後,地方政府再以獎勵等名目將其返還給企業。吳智勇稱,地方政府仍然會利用這種模式吸引企業,但可能未來政府與企業只簽訂框架協議,由國有企業作為產業投資主體與企業簽訂對賭協議,從而落實一些優惠政策。
另一方面,已有不少地方政府提出「鏈式招商」的概念。有長三角招商引資部門人士表示,與此前守株待兔式招商和以資源招商不同,現在更強調產業鏈招商,仔細分解某個產業鏈的圖譜,比如集成電路產業,本地有哪些環節是短板,而在這些環節目前有哪些頭部、腰部以及初創企業,再進行精準對接。「相應處室領到每年招商引資任務時,會將自己負責的產業進行分解,然後制定方案,精細到每個月的目標是哪些企業,以及需要和哪些部門和街道的領導一同拜訪企業。」
此外,人才問題也頗受關注。有生物醫藥企業創始人告訴記者,現在各地在提供硬件條件方面已經很努力,但地方政府應該在招引人才上加大力度,比如優質的生活配套、教育資源等,特別是一些缺少高等院校的城市。
吳智勇表示,眾多城市正在創建青年友好城市,創造能吸引人才的「軟環境」,像這樣針對人才的政策並不在此次被清理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