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1日)早上8時許,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啟航,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
根據航母建造工程進展,這次海試主要檢測驗證福建艦動力、電力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自2022年6月下水以來,福建艦建造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順利完成系泊試驗和裝設備調試,具備出海進行試驗的技術條件。
福建艦海試要進行哪些方面測試?時間是否會更長?未來將發揮怎樣的作戰效能?一起來了解↓↓↓
要進行哪些方面測試?
各國海軍新的水面艦艇服役前都要進行海試,即通過海上的實際航行測試艦艇的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設計需要。軍事專家宋曉軍介紹,福建艦此次海試分為設備和海軍官兵兩部分內容:
和設備相關的海試,人民海軍技術術語上概括為「六性」:可靠性、維修性、測試性、保障性、環境適應性、安全性。「六性」確保艦艇作為一個整體,在單位時間內可完成所有作戰任務,保證裝備完好率。
海軍官兵相關的海試,包括他們的居住性等方面。
首次海試時間是否會更長?
福建艦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採用很多國產新技術。
宋曉軍表示,因為國產新技術應用,福建艦海試可能會比遼寧艦和山東艦持續時間更長。這些新技術不僅是單個技術,而且要達到技術成熟度,相互配合形成一個整體。「比如電磁彈射成功率在4000次出現一次失誤,或5000次出現一次失誤,必須得達到標準。」
圖:@中國軍號
未來將發揮怎樣的作戰效能?
宋曉軍表示,福建艦通過海試正式入列服役後,將對海軍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巨大的貢獻:
我國將進入「三航母時代」,可以達到一艘航母在廠里維修,一艘航母維持訓練狀態,一艘航母進行作戰訓練的狀態。福建艦通過海試正式入列服役後,會使得中國海軍在重要海域隨時保持一艘航母存在。
福建艦採用電磁彈射,艦載機的出動率比前兩艘航母更高,更適合在重點海域執行重點任務。
福建艦採用國產新技術,在海上經過一段試驗後,技術會更加成熟,對人民海軍下一步建造同類型甚至更大類型的航空母艦提供經驗。
福建艦,舷號「18」,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於2022年6月下水。
據軍事專家張軍社介紹,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有以下幾個階段:
●航母建造完成後進入舾裝階段。
●在港口碼頭上進行系泊試驗,測試靜態下航母動力系統、武器裝備系統等各系統運轉情況,系統之間有沒相互干擾;系泊試驗主要是由工廠來進行。
●海試階段,主要由海軍官兵和工廠人員共同完成,在真實的海況下進行,甚至要經歷一些大風大雨等高速、機動的情況。
●等海試期間發現的問題解決,下一步便正式交付海軍使用。
【新聞多看點】
十二年「航母之路」 共同「艦」證
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付海軍,標誌着我國特色航母之路正式啟航。
12年間,遼寧艦完成一系列開創性科研試驗任務,戰鬥力建設穩步提升;山東艦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愈發全面;福建艦順利完成系泊試驗。
2012年11月23日,海軍艦載機飛行員戴明盟駕駛國產殲-15艦載機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艦遼寧艦,一舉突破艦載機滑躍起飛、阻攔着艦等飛行關鍵技術。這一時刻,距離我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只有2個月。
2013年11月26日上午,遼寧艦從青島某軍港解纜起航。在海軍導彈驅逐艦瀋陽艦、石家莊艦和導彈護衛艦煙台艦、濰坊艦的伴隨下,赴南海附近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軍事訓練活動。這是遼寧艦入列後,首次組織跨海區的長時間航行訓練。
2017年1月13日,由遼寧艦與多艘驅護艦組成的航母編隊,順利完成跨海區訓練和試驗任務後返航。本次遠航,編隊共搭載戰鬥機、直升機20多架,跨越渤海、黃海、東海,從台灣東部海域經過巴士海峽進入南海海區,累計航行5858海里,實現了航母編隊走出第一島鏈航行訓練。
2017年11月,遼寧艦組織艦載機夜間起降訓練,意味着中國航母遼寧艦編隊初步具備形成全天候作戰的能力,朝着實戰化能力形成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也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艦載機飛行員夜間起降技術的國家。
2023年4月,由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組成的航母編隊穿越巴士海峽,經過台島東南海域展開首次西太平洋訓練。航母編隊出島鏈開展軍事訓練成為常態。
2023年11月30日下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披露了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開展系泊試驗的消息。
在順利完成系泊試驗和裝設備調試後,2024年5月1日,海軍福建艦出海開展首次航行試驗。
圖:@中國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