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十五屆「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深圳行」如期走進南方科技大學。本次採風團由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蔣子龍領銜,成員包括劉玉民、鮑爾吉·原野、王剛、衣向東、溫亞軍等中國知名作家。此次活動旨在搭建文學與科技對話的橋樑,讓作家們通過實地採風,深入了解南方科技大學的科研進展和學術氛圍,從中汲取創作靈感。在2021年,第十二屆「品鑒嶺南」作家採風團首次做客南科大講堂。此次採風團再度蒞臨南科大,當天參觀了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生書院、冷凍電鏡中心等場所,並參加了主題沙龍向師生分享題為「中國作家筆下的時代進行曲」的寫作心得。
走進人文社科學院 感受科技與人文碰撞
南方科技大學是深圳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南方科技大學及數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校借鑒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學科設置和辦學模式,以理、工、醫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學科體系,在本科、碩士、博士層次辦學,在一系列新的學科方向上開展研究,使學校成為引領社會發展的思想庫和新知識、新技術的源泉。
採風團參觀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人文車間」。
走進南科大「九山一水間」風景如畫的校園,採風團第一站來到了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陳躍紅的講解下,作家們重點參觀了人文社科學院的人文實驗室,包括人文車間、虛擬實驗室、學院演播室及數字圖書館,先進的設備與超前的理念令作家們大開眼界。在人文車間,看到學生們的各種奇思妙想通過3D打印機成為可能,令作家們深切感受到了在當下發展迅猛的科技時代,人文學科不僅佔有一席之地,而且憑藉自身的特點將大有所為。
採風團還走進了「陶說」展廳,這個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間設有500個抽屜、300個格子,全透明的玻璃櫃里裝着來自10個國家,近萬年以來的考古陶瓷片,共3萬餘塊。陳躍紅介紹,展廳的作用並非僅是供觀眾欣賞,而是為研究所用。「如果突然有一天在某處挖掘出一件物品,但不清楚其年代、形制或用途,就可以將其拿到這裏進行對比。雖然這些碎片可能看似無用,但對研究而言卻十分重要。目前,國內許多大博物館都與南科大有相關合作。」
採風團了解到,目前南科大人文學院的學科格局初步確立,具有新文科性質的特色學科建設路徑開始系統展開,在「新文科」建設領域走進了國內理工類大學的前沿方陣。在接下來的一流學科建設規劃中,學校將在現有的基礎上,立足「大文科」融合趨勢,以「新文科」為抓手,加強人文社會學科與現代科技學科的交叉融合建設。堅持高水平、有特色、規模適度、優勢突出、文理滲透的原則,發揮文科在文化引領、文化創新中的作用,從而成為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的重要陣地。
書院文化引領教育之道 冷凍電鏡探尋科學前沿
隨後,採風團還參觀了樹仁書院了解南科大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南科大共設立6個書院,分別是:致仁書院、樹仁書院、致誠書院、樹德書院、致新書院、樹禮書院。書院致力於為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以及導師營造一個關係密切、互動交流的師生社區,形成獨特的書院文化。書院教育是南科大全面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致力於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多維度成長,在課堂之外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豐富的興趣活動。圍繞「思想引領、人格養成、價值塑造、興趣培養、朋輩教育、心理疏導」等職能開設成長通識課程,書院通識教育體系日臻完善。各書院以學生公寓為核心,以思政課程、實踐課程、黨團建設文化、傳統、活動和非正式的教育課程、輔導諮詢、興趣社團。
採風團還來到了冷凍電鏡中心,該中心是深圳市政府出資、南方科技大學牽頭建設的、面向21世紀及未來生命科學和健康產業發展的重大基礎科學設施公共服務平台。中心定位在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戰略發展需要,立足深圳,最終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集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為一體,全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南方地區開放的大科學裝置服務平台。通過面向深圳市、粵港澳大灣區開放服務,極大提升南科大及深圳市在生命科學領域內各個學科的發展與學術影響力。
中心是國內擁有300千伏冷凍電鏡最多的冷凍電鏡平台,擁有百台套支撐輔助設備,瞄準國家亟需突破的關鍵技術,科技和產業發展前沿,主要服務於生物大分子結構和細胞亞結構解析、藥物研發、新發突發傳染病、精準醫療等生命科學領域前沿學科、卡脖子技術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促進深圳市及中國南方地區在生命健康及生物醫葯產業方面的長足發展。
採風團還參觀了南科大辦學成果展。通過講解員的介紹,作家們了解到了南科大獨有的辦學理念以及南科大自創校至今的發展歷程。
聚焦科技人文對話 暢談大時代進行曲
最後,採風團還參加了南科大講堂第359期講座,該講座以主題沙龍的形式進行,主題是:中國作家筆下的時代進行曲。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姜虹、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凌出席活動。
「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深圳行」走進南科大講堂。
講座主持人陳躍紅表示,在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第十二屆「品鑒嶺南」作家採風團就首次做客南科大講堂,在座的王剛老師和《潛伏》作者龍一老師、《懸崖之上》編劇全勇先老師等6位作家、編劇,為師生們帶來了「從《潛伏》到《懸崖之上》——紅色敘事中的諜影重重」主題沙龍,反響非常熱烈。希望通過本次的採風交流活動,我們能搭建起科技與人文對話的橋樑,讓作家們通過實地採風,深入了解南科大的科研進展和學術氛圍,從中汲取創作靈感。
南科大講堂暢談時代進行曲,師生收獲滿滿。
座談會上,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蔣子龍表示,南科大之行讓他感受深刻。他認為南科大的人文學院與他所了解的文學院有着天壤之別。南科大的人文學院不僅結合了人文、文學和科學,而且辦學理念令人讚嘆,使他感到震撼和鼓舞。南科大所展現的科技實力和專業素質令他相信中國科技事業的未來充滿希望。「南方科技大學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前沿重地。」蔣子龍讚道。
山東省文聯原副主席劉玉民以自己對鄉村的深刻了解為背景,提出鄉村與城市並非對立,而是相互關聯。劉玉民指出,深圳作為一個40年前還是漁村的地方,如今已成為國際大都市,這一轉變充分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他強調,中國的農村改革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將一個鄉村轉變為國際大都市,這是全世界都應該看到的奇跡。劉玉民指出,「歷史的演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中國僅用了4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壯舉,這是中國人自己的奇跡。作家們要意識到這一歷史進程,並將其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
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副主任鮑爾吉·原野分享了其參觀完學校的感受。他表示,來到南科大校園,眼前所見的美麗景色和世界領先的冷凍電鏡中心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鮑爾吉·原野坦言自己無法用言語準確描述所見所感,但確信在這裏看到了未來的可能。這裏的人文車間、語音實驗室等地,展示了人類大腦思維的畫面、聲音和氣味,令人震撼。鮑爾吉·原野認為,南科大的科技實力和人文關懷,讓人看到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與希望。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剛分享了自身在文學創作中的體驗。王剛表示,社會改革和經濟變革都伴隨着陣痛,但也在慢慢改變着人們的觀念,珍貴的東西也會逐漸顯現出來。面對新媒體、影視劇等多元化娛樂形式,作家的創作面臨着挑戰,需要在大眾和新媒體中找到平衡。王剛分享了自己與導演合作的經歷,作家渴望將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但受限於資本和資源,往往受導演制約。在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讓他看到了,技術的突破將降低成本,有利於作家的實現作品向影視的轉化。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總監衣向東分享了自己對教育和創作的看法。他認為,想要做好寫作,熱愛生活最為重要。他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生活,發現生活的美並熱愛生活的每一天。他還強調了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呼籲同學們做到最好,努力成為多元融合的專家。「大學的精神在於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創新的熱愛,同學們應該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武警出版社原副社長溫亞軍分享了自己的軍旅經歷以及寫作的感悟。儘管自己是一位小說家、編輯,在創作方面也已經有了35年的經驗。但他表示,對於跨學科的討論和AI寫作等新技術,曾經感到困惑和擔憂。此次來到南方科技大學採風讓他深刻認識到科技領域的重要性,並對學校的發展充滿期待。
姜虹書記以及張凌副書記為主講嘉賓頒發南科大講堂授課證書。
最後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姜虹發表感言,她表達了對採風團的歡迎與感謝,並希望能夠在南科大與文壇大家們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姜虹還向採風團介紹了南科大的創辦初衷和辦學理念,特別是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現代大學制度探索方面的努力。她認為,採風團對南科大的認可,堅定了學校按照既定方向前行的信心。
在講座最後的交流互動環節,在場的師生踴躍向作家們提問,現場氣氛熱烈。最後,姜虹、張凌為主講嘉賓頒發南科大講堂授課證書,本次採風之行也在滿滿的收獲中圓滿結束。(文/蔡易成 圖/李溪)
頂圖:「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深圳行」走進南方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