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張眼看天下 | 中俄關係需細心呵護方能行穩致遠

張眼看天下 | 中俄關係需細心呵護方能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程向明 2024-03-08 15:02:12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張介嶺 香港商報前董事總經理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

 近日,有29份被媒體爆料的俄羅斯機密軍事文件顯示,俄羅斯軍隊類比在「與世界大國——中國——衝突早期階段」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場景,討論了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標準,包括兵棋推演和海軍演示文稿。這些檔「可追溯到10年前(2008年至2014年)」,但對俄羅斯軍事戰略仍有現實意義,透露了以下幾方面的信息:

 一是俄羅斯對華疑慮重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洩露的密件包括模擬中國入侵的訓練方案,暴露了莫斯科安全精英對華根深蒂固的疑慮。儘管近年來俄中夥伴關係不斷加深,雙方早在「2001年就簽署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協定」。然而,俄羅斯訓練材料顯示,俄羅斯東部軍區模擬中國入侵多種場景並進行軍演,為了解俄羅斯「如何訓練部隊在某些戰場條件下實施核先發制人打擊」提供了難得機會。其中一次演習還概述了「假設中國進攻」情景下,俄羅斯用戰術核武器阻擊「南邊」部隊發動的第二波入侵。

 二是降低核打擊門檻。檔涉及的戰術核武器使用門檻低於俄羅斯公布的標準。柏林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主任亞歷山大·加布耶夫認為,機密文件顯示,「如果無法通過常規手段達到預期結果」,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操作門檻將「相當低」,由俄羅斯國家安全出現危急情況、俄軍遭受的損失「將不可逆轉地致其無法阻止主要敵人侵略」等多種因素決定。

 三是設定其他核打擊標準。檔還包括一份針對海軍軍官的單獨培訓報告,概述了實施核打擊更廣泛的標準,包括「敵人登陸俄領土,負責邊境安全的部隊被擊敗,或敵人使用常規武器進攻兵臨城下」。其他條件還有:俄羅斯20%戰略彈道導彈潛艇、30%核動力攻擊潛艇、三艘或更多巡洋艦、三個機場被摧毀,或主要和後備海岸指揮中心同時遭到打擊。

 此外,戰術核武器亦可用於「遏制(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或升級軍事衝突」、「阻止侵略」、防止俄羅斯軍隊戰敗,或丟失領土,以及促使俄羅斯海軍「更有效」。

 四是在戰場上有限使用核武器。俄羅斯戰術核武器可通過海、陸、空發射,相對於針對美國的大型「戰略」武器,專為在歐洲和亞洲的有限戰場使用設計。

 針對這份消息源來自西方的密件,俄羅斯總統發言人表示,俄羅斯核武器的使用門檻是絕對透明的,並且在理論中得到了詳細說明,「對於提到的文件,俄方強烈懷疑其真實性」。毫無疑問,今年喜逢中俄建交75周年,兩國面臨共同對手,致力於互利合作優勢互補,政治互信持續深化,民間交往熱情高漲,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威脅論」市場不是很大。

 不過,這也提醒我們,中俄兩國世代友好、互不敵視的理念深入人心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中俄之間能否建立牢固的戰略信任,不管外界如何變化,都能不忘初心,還需細心呵護。只有超越一時之勢,一事之利,共同努力,推動全球實現新的戰略平衡。

 首先,中俄北極能源合作卓有成效,但要防止因誤會致生隙。俄羅斯約有五分之一的領土位於北極圈內,圈內海岸線長達2.4萬多公里,近年來在該地區50個前翻新了蘇聯時期關閉的軍事哨所,包括13個空軍基地、10個雷達站、20個邊境哨所和10個綜合應急救援站。莫斯科希望通過開發北極獲得更多的經濟和戰略利益。

 中國在地緣上是「近北極國家」,2015年宣布極地為四大「戰略新疆域」之一,2018年又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在北極的活動已由單純的科研拓展至全球治理、區域合作、多邊和雙邊機制等多個層面,中俄在該地區的合作也可圈可點,涵蓋了包括科學交流、旅遊、運輸以及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在內的廣泛領域,,緩解了俄羅斯的資金壓力。

 例如,兩國在建設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基礎上,在穩步推進北極液化天然氣2項目,為不斷豐富「一帶一路」合作內涵、共建「冰上絲綢之路」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也為兩國共同反制北約輸出冷戰思維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然而,俄羅斯一度對中國在北極地區的戰略目標疑慮重重,2020年,俄羅斯檢察機關指控一名俄羅斯著名北極專家向中國洩露國家機密。早些時候,曾反對中國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北極理事會,還阻止過中國科考船沿北海航線開展調查。隨着中俄合作的不斷擴大,以及中國在北極地區活動的增多,雙方需加強交流,防止莫斯科「疑心生暗鬼」。

 第二,中俄在遠東地區的合作潛力巨大,但需防范當地負面情緒發酵。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621萬平方公里,但總人口僅629萬。俄羅斯業已啟動「重置遠東」戰略計劃,擬通過7.7萬億盧布的巨額投資,拉動遠東地區的「全面開發」,並對中國等「友好國家」全面開放。作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合作夥伴,中俄在關鍵行業和多方位產業鏈上的合作會更加深入。

 迄今為止,中俄在石油天然氣、農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合作全面展開,涉及能源、礦產、基礎設施、農業和工業等多個投資合作專案,俄羅斯人對中國的態度亦更為積極。然而,由於中俄之間歷史等方面的因素,部分俄羅斯人對華並不放心,在相關經濟合作上還有過反復。

 例如,2019年,全俄數十個城市舉行了以「救救貝加爾湖」為主題的抗議集會,中國預期投資15億盧布的東西伯利亞城市伊爾庫茨克瓶裝水工廠最終因逾百萬市民的抗議被迫停工,參與抗議的不乏公眾人物,有地方議員和官員。

 第三,中俄國力不對稱擴大或致俄羅斯心理失衡。烏克蘭戰爭重創俄羅斯經濟,如果西方長期制裁俄羅斯,勢必拉大中俄之間的實力差距。兩年前,俄羅斯前外長科濟列夫曾將中國描述為「無情的商人」,謬稱「中國永遠不會把普京視為平等夥伴,甚至盟友。」毋庸諱言,隨着中俄綜合國力失衡不斷加劇,加之俄羅斯對自身大國歷史的認知,克宮或會覺得中俄關係不平等,擔心中國日益強盛對俄羅斯構成威脅。

 總之,前述機密軍事文件警示我們,凡事還是要居安思危,尤應考慮如何細心呵護中俄關係,有針對性地增信釋疑,深化全面戰略協作,將中俄關係中莫斯科可能因情勢所迫產生的階段性對華依賴轉化為穩定的長期戰略需求,堅持永久睦鄰友好,為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促進大國良性互動、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創造一種完全不同於冷戰舊時代的大國關係新範式。

 至於如何判斷相關文件的真偽,不必過於糾結。無論如何,有也好,無也罷,皆需理性看待。作為國家軍事戰略規劃,有些事,「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無完人。」

責任編輯:程向明 張眼看天下 | 中俄關係需細心呵護方能行穩致遠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