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廣東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廣州開幕。大會聽取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並對優秀提案和履職優秀委員進行了表彰。廣東與港澳一衣帶水,是港澳委員助力大灣區建設積極發揮強聯繫作用的大舞台,港區省政協委員、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畢馬威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與發展中心主管合夥人彭富強先生此次榮膺履職優秀委員,體現了港區省政協委員乘風破浪,凝聚「向心力」,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與擔當。他提交了《關於設立「粵港科技製造業合作專責機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強對廣東水獺物種保護,助推大灣區生態多樣性先行示範區建設》兩項公開提案。
設立「粵港科技製造業合作專責機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廣東省以製造業當家,「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是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香港具備國際金融中心,致力鞏固國際科技與研究,同時也是國際人才首落戶的人才港。彭富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香港缺乏製造企業,且在金融和科創成果轉化中欠缺應用場景,廣東省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應用場景卻缺乏科技研發的支持。除了省內超大型龍頭企業有資金有技術為自己轉型升級,大部分的中小企或傳統企業欠缺科技知識、融資能力、人才技術等的能力和渠道。希望大灣區城市間發揮協同作用,粵港企業加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香港具備科研成果和國際技術人才的條件,如何引導內地灣區巨大巿場和成本優勢雙結合,希望藉此提案促進粵港『科技-產業-人才』全面融合」。
彭富強建議設立「粵港科技製造業合作專責機構」,專責粵港在科技和製造業之間的合作,結合香港的科技成果、人才和廣東省製造業市場的機遇。兩個行業和兩地的精英人才為廣東省製造業提供市場信息、科技知識、技術支持、業務合作,扶持廣東製造企業順利、高效、積極地進行優化改造,同時更好助力香港與灣區其他城市融合與發展。他表示,這個專責機構建議由兩地政府相關部門為主管單位,可邀請兩地負責科研及製造業的大學專家學者、省工商聯和相關商會協會聯合參與,通過省內製造企業溝通,了解其轉型升級的需求和挑戰,將科研成果進行實踐和應用,提速粵港澳大灣區內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化」的目標,
加強對廣東水獺物種保護 助力大灣區生態多樣性建設
作為港區省政協委員,彭富強不僅持續關注大灣區金融產業經濟與青年交流領域,還一心希望為推動社會公益發展做出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指導思想,以建設美麗灣區為引領,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水獺,是一類主要棲息於淡水濕地的鼬科動物,曾遍布我國淡水流域,而廣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國內江獺、歐亞水獺和小爪水獺三種水獺共存的省份。作為淡水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水獺維持着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是淡水生態系統的健康指示種和旗艦種,如果一片水域有水獺生存,代表着這片水域生態環境的健康。伴隨着經濟發展,大批濕地退化、萎縮甚至消失,水污染和棲息地間連通性的阻斷等,都對水獺的生存環境和食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導致水獺種群進一步萎縮。據了解,廣東的水獺種群只在深港、珠澳交界處的紅樹林濕地、廣州南沙濕地和惠州的山間河流發現,且種群數量偏小,棲息地破碎化嚴重。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是華南地區虎豹消失後僅存的中大型食肉物種,保護好水獺,保護水獺的生存環境就是在保護依賴這種重要環境生存的其他物種。
彭富強對記者表示:「全面打造生態廊道,保護生物多樣性,構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格局,是《中共廣東省委關於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的重要內容。目前以水獺為代表的珍稀瀕危物種尚未得到有效關注和保護。歐洲、美洲和新加坡等地均有水獺種群下降後又通過保護措施恢復種群的案例。廣東省如果能成功恢復水獺的種群數量和生態環境,保護成效可以作為案例在國內外推廣,有利於提升綠美廣東的全國示範作用,並推動國際合作,加強綠美廣東的國際影響力。」彭富強建議開展以水獺保護為代表,制定粵港澳大灣區水獺保護行動計劃。在廣東省的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中,選擇水獺作為流域和濕地的旗艦物種之一,邀請相關政府部門、科研專家與非政府組織共同討論和編制《廣東省水獺保護行動計劃》,內容包括水獺保護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行動目標、具體的保護行動措施,明確各個部門的分工和協同機制,開展科學化的水獺保護工作與能力提升,提高水獺在廣東省的社會認知程度和保護意識;同時結合綠美廣東繁榮發展生態文化的目標,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邀請科研專家與民間機構,廣泛開展對水獺保護的宣傳推廣,共同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打造「綠美廣東」新名片。(記者易小婧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