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25日)在《施政報告》表示,讓市民可安居樂業,大前提是有足夠的土地房屋供應。政府努力全速造地,房屋供應出現改善勢頭。現時已覓得足夠土地滿足10年所需的房屋單位數目,足以解決長遠房屋短缺問題。為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政府將着力處理累積多年的房屋問題,包括劏房、舊區重建、樓宇安全等。
明年上半年逾2000單位提早落成
李家超指出,去年《施政報告》針對公營房屋供應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措施,已取得一定進展,包括:
1、輪候公屋時間成功「封頂」,由高峰約6年,回落至5.3年;正逐步向2026-27年度降至4.5年的目標邁進,扭轉多年上升走勢;
2、「公屋提前上樓計劃」,明年上半年將有超過2000個單位提早5至8個月落成,讓公屋申請者可提早上樓;
3、首批約2100個「簡約公屋」單位將在2024-25年度落成,2027-28年度前完成興建合共約30000個單位,填補未來5年供應的嚴重短缺,隨後第二個5年期公屋供應量將因政府提速、提量的成效體現而大增,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
4、落實「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樂建居」),2023-24年度起推出三幅用地,讓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首兩幅招標用地合共提供至少2000個單位。
已覓得足夠土地 可興建約41萬公屋單位
李家超續指,本月底房屋局會公布《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公營房屋需求量為308000個單位。政府已覓得土地,可興建約41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超額完成約100000個單位,大大縮短輪候上樓的時間。首五年(即2024-25至2028-29年度),連同「簡約公屋」在內的公營房屋供應總量,將達172000個單位,相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五年期(即2022-23至2026-27年度),將有額外約67000個住戶受惠。
整體土地供應方面,李家超說,至2048年的30年期內預計將有達7000多公頃,減去預計需求,可建立最少1000多公頃的土地儲備。為監察造地進度,政府去年首次制訂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即熟地)的預測。根據最新數據,未來十年(即2024-25至2033-34年度)熟地供應量將達3370公頃,比去年預測的十年期供應多90公頃,進度符合預期。全部供應將來自政府主導的項目。當中,「北部都會區」建設工程會以20年為期,目標是明年完成制訂所有土地用途和發展方案;2027年或之前進行收地;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四成的新發展土地和落成四成的新增單位。
資助出售單位二手市場按貸保證期延至50年
李家超又表示,政府會優化公營房屋系統建設,措施包括:
1、延長資助出售單位二手市場按揭貸款保證期——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將放寬資助出售單位按揭貸款保證的安排,包括延長二手市場最長30年按揭貸款保證期至50年,讓買家可獲得年期更長的按揭貸款,有助單位流轉;
2、房委會持續推動重建——房委會正規劃和進行十個重建計劃,預計重建後可提供約32 800個住宅單位,亦會藉重建增加邨內休憩及康樂配套;
3、智慧屋邨管理——房委會明年挑選十條公共屋邨作試點,引入創新科技,如使用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及行動裝置等,協助日常屋邨管理;
4、利用「組裝合成」提速提效提質——房委會繼續應用創新建築科技,測試及改善「組裝合成」建築法的技術,提升建屋質量及加快建造流程。
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
李家超指出,劏房問題源於土地和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問題錯綜複雜,必須充分部署解決。現時有大約22萬人居住在約11萬個劏房單位。初步調查顯示,很多劏房居住環境很不理想,不少住戶等待上樓,但有部分劏房環境不屬差劣,住戶收入亦不低,有些更擁有物業,居住在劏房主要因位置方便上班上學。
李家超說,決定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房屋局局長任副組長。工作組將用10個月時間作深入調研,為劏房居住環境設定最低標準,例如樓宇安全、消防及衞生要求、居住面積等;針對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提出取締方法;防止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再增加;及提出有序解決方案,包括所需的行政和立法建議。
政府未來5年會準備好興建8萬私屋單位土地
李家超又說,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私營房屋需求為132000個單位。政府未來5年會準備好可興建約80000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
李家超表示,政府在穩定私營房屋供應的同時,會繼續透過資助出售房屋(包括「居者有其屋」(居屋)、「綠表置居」(綠置居)、「港人首次置業」,及新的「樂建居」等計劃),在整體布局上設置公私營房屋軌道銜接的置業階梯。(記者 林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