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僑批,世界遺產;文化瑰寶,僑鄉之光。什麼是僑批?廣東江門這位「80後」民營企業家、五邑僑批文化研究專家羅達全對我們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僑批,是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和領取包裹的憑證,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是跨越山海的家書,也是穿越時空的親情。真實記錄了中國海外移民艱辛奮鬥的心路歷程,也見證了中華兒女開拓進取又不忘根脈、身處異地仍心繫家國的深厚情懷」。
僑鄉文化瑰寶:五邑僑批檔案
羅達全告訴我們,目前存世所見約有5萬件僑批出自江門,這些僑批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了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堅忍不拔、勇於開拓、守信重義、愛國愛鄉的華僑精神。2013年6月,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江門是最早對僑批進行申遺的重要參與者,經過幾年的努力,2012年僑批檔案成為亞太記憶遺產,2013年成為世界記憶遺產。2011年開始專注收藏、研究五邑僑批的羅達全,有幸見證、參與了「五邑僑批」活出精彩走向世界的全過程,他的「僑批情懷」背後有着沉甸甸的家國情懷。
創業、收藏兩不誤
1983年出生的羅達全自小品學兼優,妥妥的一枚「學霸」,曾經本碩連讀留學英國7年,後回國扎根江門接管家族企業芝山五金工藝製品有限公司。創業上他銳意改革開疆闢土,回來後的八年裏,羅達全和父親一起將企業營業額從1億元做到如今的5.5億元,迅速成為當地優秀的青年企業家。同時,他又利用業餘時間收藏、研究五邑僑批,成為著名的僑批文化研究專家。羅達全愛上僑史文化,愛上僑批研究,與他出身華僑世家很有關係,他的外曾祖父余覺之先生早年懷着「實業救國」的抱負,自籌資金赴日本留學,後於1909年回國,創辦江門紙廠,一生致力「實業救國」,是著名的愛國歸僑。受家庭環境的薰陶,羅達全從小對僑史故事特別感興趣,開始收藏、研究五邑僑批。
羅達全收藏的10000多件僑批中大部分都出自民國時期。當時正值漫長的抗戰歲月和反法西斯鬥爭,海外華僑華人紛紛出錢出力,保衛祖國,他們書寫了華僑華人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篇章。每封泛黃僑批的背後,都是一顆心繫祖國、關懷鄉梓的赤子之心。這些僑批連接起來,便構成了海外中華兒女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清夜閱讀,紙短情長,羅達全每每深受感動慨嘆不已。
當代人收藏這些泛黃的五邑僑批有什麼意義和作用?羅達全表示,五邑作為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江門五邑的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530多萬,散布世界145個國家和地區,他收藏展示僑批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百年以前,五邑人外出闖蕩的勇氣,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懷。
藏品造福社會,才是真正的財富
收藏不是為了賺錢,藏品用於公益,企業家羅達全收藏大量僑批陸續用於公益性展覽,不圖名不為利,赤子情懷贏得各界讚譽。
羅達全是江門市僑批界藏量最豐富的民間收藏家之一,累計收藏了超過1萬封僑批。羅達全介紹說,他所收藏的僑批許多都是來自於家鄉——江門五邑地區。在羅達全看來,文物最好的歸處就是博物館,通過展覽讓更多的僑二代、僑三代看到僑批、了解僑批,通過看以前的書信、不同的歷史記載,還原當年真實的華僑生活,感受他們愛國愛家愛鄉的精神。
2021年4月,「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銀信(僑批)專題展」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中國僑聯顧問黃軍軍、唐聞生出席開幕式,專題展中,羅達全捐贈的2封美國寄回的五邑銀信(僑批)以及部分藏品參與展出,中國僑聯原副主席唐聞生為他頒發捐贈證書。
羅達全(左三)支持僑文化展覽受到江門市僑聯表彰
羅達全藏品:早期五邑僑鄉書信
羅達全藏品:1946年出版的僑刊《文樓月報》
羅達全在江門五邑僑批研究史上:其收藏的五邑銀信(僑批)5件入選由廣東福建兩省聯合申報的「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世界記憶類遺產文本;先後參與華僑文化、僑鄉文化展覽30多次,無償支持展示自己的大批僑批文物原件;多次接受中央、省、市電視台各類華僑文化採訪和節目拍攝,寫作出版系列五邑僑批研究專著,為傳揚華僑文化、僑鄉文化不遺餘力,極大地推動了江門僑鄉文化事業的發展。羅達全告訴我們:「藏品用於公益,造福社會,才是真正的有價值的財富。」(記者 盛芳齡 通訊員 黃柏軍)
頂圖:羅達全(中)接受記者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