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球有不少零碳建築案例,但要真正落實零碳建築,第一步是導入數位監控系統。少了數位化,企業無法計算碳排放量,導致無法提供完整的碳足跡。
氣候變遷、淨零碳排,是世界各國都關注的焦點。根據聯合國環境署2021年報告,建築物與結構物使用的能源為全世界的36%,這方面能源使用產生的排碳量佔了全球的37%,比交通和工業都還多。換句話說,若缺少建築物端的配合,其他方面即使達到零碳排放,也僅只有六成效果。
簡單來說,建築物如果在設計階段就將耗能納入考量,例如建築物本身夠通風、不吸熱,建築物內的空調使用,就可以降低,也可幫助減少未來使用時的能源使用。
世界各國也分別公布相關的零耗能建築政策。例如,歐盟2010年時所發出的建築能源效率指令便規定,2020年後所有新建物皆需達到近零耗能的標準,也就是建築物「消耗多少能源」,便須生產「等量的能源」。英國2019年則提出所有新建築均實現「建築零碳排」。
近來美國能源部「淨零能源商業建築倡議」也提出2025年商業類新建建築需達到零耗能標準。日本方面,獨立住宅均2030年開始全部需要按照「零耗能住宅」標準建造。
然而,根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調查,70%以上的數位轉型都未能實現目標,包含組織關鍵績效指標(KPI)無法適配、無數位化轉型目標、與行業趨勢及戰略脫節、難以在生產現場落地、缺乏人才、缺乏技術與數據平台以及無法進行可持續的進步,都是導致企業轉型失敗的原因。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析教授 梁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