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家因中融信託「暴雷」而對公司業績產生實際影響的上市公司現身。
8月22日,雷科防務披露,出於謹慎性原則,就中融信託相關未到期的理財產品,在2023年中報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500萬元。同時,先鋒電子、微光股份兩家上市公司亦在同日披露涉中融信託相關產品逾期兌付。
新華財經注意到,包括上述最新3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有7家上市公司披露涉中融信託相關理財產品情況,其中6家出現逾期兌付,此外還有涉浙商金匯信託產品逾期兌付。同時,有IPO階段上市公司因持有中融信託產品,而遭到北交所問詢關注。
首家「提前」確認損失公司
雷科防務在2023年半年報中披露,報告期末公司理財產品中尚未到期餘額中,信託產品未到期餘額3000萬元,為公司子公司西安恆達微波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購買的「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發行的「中融-唐昇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產品。
雷科防務稱,截至本報告披露日,中融信託目前主動管理類產品均已停止兌付,公司上述信託理財產品存在兌付風險,具體情況需根據當下中融信託風險事件的走向而定。基於上述情況,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就該筆理財產品本期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500萬元。
新華財經注意到,雷科防務持有3000萬元的中融信託產品,這一會計處理意味着雷科防務是按50%確認損失,直接影響當期淨利潤。新華財經公開檢索後注意到,雷科防務或為A股首家因中融信託「暴雷」而對業績產生實質影響的上市公司。
不過,這一會計處理並非所有上市公司都在採用,比如已經出現逾期兌付的先鋒電子、金博股份,目前均已披露2023年中報,並未採取類似的舉措。先鋒電子僅將委託理財中涉及中融信託、光大信託的部分單獨列示在「單項金額重大或安全性較低、流動性較差的高風險委託理財」一項。而金博股份則在「其他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說明」中提及了逾期兌付的信託產品。
又有兩家披露「踩雷」
22日,先鋒電子披露,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匯聚金1號2000萬元、裕嘉1號3000萬元,截至公告披露日,本金及投資收益尚未收回,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或者僅部分兌付的風險。
同日,微光股份公告,購買的中融信託產品匯聚金1號5000萬元,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中融-匯聚金1號本金及投資收益。鑑於上述信託產品投資款項的收回尚存在不確定性,並基於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性質,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兌付的風險,如本息無法兌付將對公司2023年度利潤產生影響。
上述兩家公司均提及,已就本信託計劃逾期兌付的後續事宜與中融信託進行了溝通,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未收到中融信託方面的正式文件回復。
涉信託逾期總規模超3億元
8月以來,包括上述兩家公司在內,已有咸亨國際、金博股份、南都物業、金房能源等6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購買的信託產品出現逾期兌付,未兌付本金達2.66億元,其中涉中融信託金額為2.23億元。
同時,處於IPO階段的無錫晶海,因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持有8000萬元信託產品,均為中融信託發行的信託計劃,而遭到北交所要求進一步披露所持有中融信託的底層資產及其風險,是否存在不能兌付風險,模擬測算對發行人經營業績的影響。
德邦證券研報統計,目前A股購買中融信託產品上市公司以生物醫藥、機械設備和汽車行業為主。已披露購買中融信託產品的上市公司中,一級行業分類下,生物醫藥公司合計8家,機械設備公司合計5家,汽車公司合計5家。其中,購買中融信託產品上市公司市值分布以小市值公司為主,截至2023年8月11日,市值1000億以上公司共1家,市值500億至1000億公司共3家,市值200億至500億公司共5家,市值100億至200億公司共4家,市值50億至100億公司共16家,50億以下公司共31家。
德邦證券判斷,中融信託違約對於A股影響更偏情緒擾動,實質影響較小,對於非銀金融、銀行及少數涉及公司或有短期衝擊。此前四川信託違約前後,滬深300指數在事件的整個2020年6月間走勢平穩,股指均無異常波動。
「貨幣基金」信託產品底層存疑
新華財經注意到,有多家上市公司踩雷帶有「貨幣基金」字樣的中融信託產品,但如果底層資產為貨幣基金等標品,那麼按常理並不應該出現兌付問題。
對此,上海某頭部信託權益業務負責人向新華財經表示,不排除是為了「打擦邊球」,而故意把非標甚至是自融資金池產品,與純標品、符合資管新規的信託純債產品混淆,比如在產品名稱中加上「流動性管理」「貨幣基金」等,以及在投資範圍里故意列出可以投資高等級信用債券、國債、利率債等。
「對於規模龐大的固收類標品信託,會造成負面影響。」該負責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