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想
醫務衛生局日前透露,政府正積極研究長者醫療券能否「過河」在大灣區使用,同時會檢視可否支付內地保險的部分保費。香港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越來越多港人在內地生活或養老,他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亦越來越大,加強跨境醫療合作勢在必行。擴大長者醫療券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使用範圍,推動灣區醫療保險互通互用,更加便利港人在內地就醫,實屬必要之事,希望香港在這方面加快推動步伐,更好造福市民。
資料顯示,本港有近54萬名港人經常在廣東省生活。此外,因為內地生活指數相對較低,居住環境大大改善,退休後選擇定居內地的港人長者亦在不斷增加。截至2021年底,約有9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通常在廣東省逗留,十年間增加了85%,這樣的增長態勢仍將繼續。
長者選擇北上、尤其是主要集中在灣區內地城市養老,對自身乃至本港社會都有不少好處。從長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多了一項選項,特別是一些在廣東有家人的長者,可以葉落歸根和家人團聚;從經濟角度來看,內地安老院舍環境較好,選擇多,開支低,可以大大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改善生活水平;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可緩解本港醫療、房屋、安老院舍等方面的壓力。至於灣區內地城市,亦可以在經濟及改善專業服務等方面受益,也願玉成此事,早前廣州南沙區向港澳長者開放養老床位,首批提供50個專屬床位,即是一例。
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
同時要看到,求醫問藥已成長者北上養老生活的大麻煩,必須得到妥善解決,這對港府進一步推動跨境醫療合作,為居住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香港長者提供醫療支援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香港長者醫療券只適用於港大深圳醫院,合資格長者可使用醫療券享有基本醫療服務。但是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卻不在適用範圍內,令到居住於深圳以外的長者,無法就近使用醫療券求診,減輕經濟負擔。而若是選擇返回本港公立醫院就診,一來恐耽誤病情的治療,二來舟車勞頓且交通花費不菲,情況都不理想。
「塑造健康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大灣區未來發展的願景,醫療健康服務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實,早前推出的「港澳藥械通」政策,已逐步由深圳擴展至大灣區其他符合要求的城市和指定醫療機構,為港人在內地就醫用藥用械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長者醫療券亦應如「港澳藥械通」一般,盡快實現「灣區通」,將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大灣區三甲醫院,允許用醫療券購買內地醫保,甚至還可以考慮再進一步,由特區政府為在內地公立醫院看病的香港居民負擔一部分或者全部費用等,這些均值得認真研究,條件成熟的更要設法盡快落實。
隨着港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生活、養老逐漸增多,「探索完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讓北上港人享受更多跨境醫療合作成果,成為了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一道必答題。長者醫療券「過河」大灣區,既解決長者跨境安老就醫的問題,免去後顧之憂,也是打通跨境醫療服務的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堪稱德政。政府應敢於在政策上創新,加快與內地商討研究,共同推動相關政策實施,令港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