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舞龍慶賀活動匿迹,幸眾人疫後熱情不冷。元朗聯興圍花炮會早前在魚塘邊平地為金龍進行開光儀式,這條相信是元朗區首條、亦是新界區第二條金龍(3月份古洞觀音誕的金龍應是第一條)開光後,隨即到友好村落新圍村祝賀村代表就職,其間經過攸壆路、錦壆路、青山公路,沿途多名警務人員指揮交通開路,舞龍人員加上圍觀者,氣氛熱烈,貼近疫情前盛況。
多名健兒在魚塘邊平地上落力舞動金龍。 記者 鄭玉君 攝
位於元朗錦田河邊的聯興圍名不見經傳,其毗鄰地方南生圍則聲名大噪。據聯興圍居民說,他們的祖先是水上人,依靠捕魚生活,後來埋岸,之後轉做基圍,所以他們可稱為「基圍人」,不過從前的基圍早於六十年代變成魚塘。快將80歲的聯興圍花炮會永遠會長黎來就說,聯興圍歷史差不多有80年,由他父親做基圍的年代出現。原來從內地來港的黎父早年在天水圍做泥工,經做基圍判頭的外父介紹,來到南生圍北面的淺灘做基圍養蝦養魚,當時除了黎父,還有七人夾份,他們八戶人都是從番禺、西鄉等地來港,份屬鄉里。
元朗聯興圍位置示意圖
賀花炮會50周年首訂製金龍
黎來就說,他在天水圍出生,兩三歲搬到聯興圍,年代久遠,其名來由不知,但相信蘊含一同興盛基圍之意。聯興圍成立之初大約有二三十人,後來內地有人來住,多了幾十戶,五十多年前是高峰,有五六十戶,人口近二百人。隨着都市發展、養魚業環境轉變,一些聯興圍住戶遷離搬上樓,再加上開闢錦田河新河道收回多個魚塘,令住戶減少,聯興圍現在只有十多戶約三十人,不過若計及已遷離在外間居住者,聯興圍大約有二百多三百人。
聯興圍花炮會成立於1965年。創立之因是1964年時,年輕的黎來就與一班聯興圍青年到屯門后角天后廟參與天后誕活動(漁民信奉天后),興之所至加入搶花炮,結果這群高大的青年搶到兩炮,因翌年要還炮所以組織了花炮會,此後多年來都有慶賀屯門天后誕。到2015年,為慶祝花炮會創立50周年,首度訂製金龍,舞龍助興。黎來就指舞龍多是本地圍頭人,像他們不是原居民村落,又是水上人,可說是創舉。之後年年也有舞龍慶祝屯門天后誕,也有在特別情況下訂製金龍,如2017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往新田鄉行鄉;2018年黎來就榮獲香港政府頒授M.H.榮譽勳章,聯興圍視為光榮大事,不但有新金龍,還在魚塘平地上設盛大盆菜宴。
金龍祝賀新圍村村長就職,台上站立的周振勤(右一)及陳冠盛(右二)分別連任成功。
尚有一個月,疫後首個天后誕便來臨,聯興圍花炮會將一如既往慶賀。據悉金龍會由屯門警署舞到后角天后廟會場,為隆重其事,特別訂製新金龍,早前更出動新龍慶祝新田鄉新圍村村代表及村委會執委會就職。
舞龍隊伍途經青山公路潭尾段,由警員開路。
在4月1日就職典禮當天,金龍先在聯興圍黎來就魚塘邊平地舉行開光儀式,法師先拜土地,跟住花炮會成員在龍頭寫符,恭請龍王入身。這時法師在塘邊架設的天后壇前參拜天后娘娘,稟報開光事由,並以法水灑淨龍身。新任新田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文祿星、副主席黎志超等為新龍點睛、簪花掛紅。花炮會2018年為新龍開光時曾將金龍帶到魚塘邊吸水,意謂龍飲水。據舞龍界人士說,在東南亞地方,龍開光時,會有長長紅布從龍頭引至地下紅色水盆,象徵吸水。這在金龍開光是一種特色,但不是必然。花炮會值理黃志文說,由於時間緊迫,加上幾年前吸水地方已填高,會員領龍到此吸水存在危險。
法師在魚塘邊架設的天后壇前進行法事。
近百人鑼鼓喧天參與
參與舞龍健兒(包括替換者)近100人,由花炮會成員及其親朋好友組成,在魚塘邊平地舞動共20節的金龍,金龍一時游動、一時盤成一團,花式不少。大家中午吃過到會自助美食後,2時多乘車到攸壆路附近,健兒們在鑼鼓喧天下舞動金龍,向目的地新圍村進發。在未到新圍村前,金龍在幾家友好商戶及住戶採青,約3時半抵達新圍村典禮現場。
聯興圍花炮會成員與主禮嘉賓合照,包括花炮會永遠會長黎來就(左六)及新田鄉鄉事委員會主席文祿星(左七)。
兩名新圍村就職村長是周振勤及陳冠盛,他們在1月的鄉郊代表選舉中連任成功。他們表示,與鄰村聯興圍友好,不時有交流,特別是喜慶日子會互相拜訪,之前舞龍多在春茗,疫情前已來舞龍幾次。(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