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八,是惠州市博羅縣橫河鎮的請花燈日。在客家地區,「燈」與「丁」諧音。凡是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敲鑼打鼓、舞龍舞獅到圩鎮上請回花燈,吊在祠堂中,寓意「添丁發財」、「人丁興旺」。這一獨特的民俗,已傳承數百年了。
中國人歷來講究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是一個家族繁榮昌盛的象徵。慶祝添丁的儀式雖然各地不同,但一樣喜慶莊重。橫河鎮的買燈日便是如此。
請花燈,獨具濃郁的宗族色彩
每年正月初八,博羅縣橫河鎮民間都有盛大的燈會活動,凡是前一年生了男丁的人家或村子都會在這一天請花燈,敲鑼打鼓、舞龍舞獅沿街遊行,與大家在新年共同慶祝新生命的到來。而來自橫河鎮花園村徐氏家族的大鼓隊總是在眾多「接燈」隊伍中獨領風騷,大出「風頭」。橫河花園大鼓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因鼓身大,聲音渾厚響亮而聞名。2012年,橫河花園大鼓作為傳統音樂項目被列入博羅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花園村村民徐日庭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橫河鎮有24個自然村,其中要數花園村的大鼓最出名。花園大鼓高1.9米,直徑1.5米,重約100餘斤,據說已經有600多年歷史了。元末明初,徐氏家族從橫河東角新村分居花園村,在白馬山東麓世代繁衍生息,從初時的二、三十人,發展到現在近千人口的龐大家族。而花園大鼓則伴隨着徐氏家族的子子孫孫世代相傳,一直沿襲至今。
和一般花燈遊園性質不同,橫河還有一個相當特別的上燈儀式。按照當地的傳統風俗,當地人家當年生了男孩就應該在祠堂里掛起花燈慶祝,以告知祖先和鄉親。每年的正月初八買回花燈後,就開始上燈,儀式一般由放燈繩、選燈、迎燈、上燈、暖燈、化燈6道程序,其間還有客家鑼鼓、舞龍獅、祭祖、飲燈酒等熱鬧場景。上一盞花燈就是一次盛會。
以前上燈民俗帶着重男輕女的色彩,現在更多的意義是大家聚集在一起,以一種古老的方式迎接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祈禱大家平安,生活富裕。而古老的上燈民俗,對花燈文化的保護、弘揚和發展也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大大地豐富了民間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添燈」這一風俗超越了國人對子嗣的重視而成為一種民俗時,弄璋弄瓦已無所謂了,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一習俗更深入人心。(記者 盧偉)
頂圖:花園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