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5歲的盧仲華,14歲就開始吸食大麻,此後什麼毒品也嘗試過,也曾販賣毒品。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他曾在美國種植大麻,並到墨西哥與當地人一同販毒,後來終於醒覺,避過可能會被槍殺的威脅。他回港後,在一次「扮自殺」住院時突自我反思,自發地了斷其吸毒人生!他的經歷感動神學生,學生誓言以後要協助戒毒人士,現在他成為大埔路德會青亮中心的職員,協助新界東及新界西求助賭徒如何應對追數公司及處理財務,他說:「一直覺得自己的人生是黑歷史,突然發覺自己好有用!」
他向學生講述吸毒禍害。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追數員經驗可提更多建議
盧仲華比電影還要戲劇化的人生,令非政府組織的社工留下深刻印象。社工張栢淳現為路德會青亮中心主任,早前在同一機構擔任戒毒輔導社工,與仲華在戒毒人士活動中認識。他說,仲華戒毒後在財務公司工作,負責電話追數,青亮中心則是四間問題及病態賭徒輔導及治療中心的其中一間(其餘三間由香港明愛、東華三院、錫安社會服務處營辦,四間中心由平和基金資助,前民政事務局委託營辦),為問題及病態賭徒和他們家人提供輔導及治療服務。張栢淳指,聘用盧仲華,可借助他成功除癮(毒癮),以及從事財務中介公司追數員的過來人經驗,對求助人如何應對追數公司及處理財務提出可行建議。
他在青亮中心擔任活動工作員,從此不用再過「雙面人」生活。
張栢淳說,中心至今營辦12年,以每年約有400人需要服務計算,累積服務近5000人。中心位處大埔,主要服務新界東居民,後來亦開始服務新界西居民。他說,分析求助者的資料,半數人開始賭博年齡在15至20歲之間。前來求助時,平均賭齡已達十年。事實上,求助人士年齡大多在30至39歲之間,與他們初賭年齡及平均賭齡資料脗合。欠債額方面,兩成人在60萬元以上,30萬至60萬元約佔兩成,餘下六成欠債10萬至30萬元。
九成求助人為男性
張說,當賭徒走到嚴峻地步如欠下大量卡數,就會到來求助。求助人士中,年長的多數在麻雀館、馬、波、牌九等方面賭博,年輕的參與課金、網上賭博、賭外圍波、股票及比特幣買賣等。九成求助人都是男性,相信與男性愛尋求刺激感覺,鍾情贏取成功感有關。女性理財方面較好,寧買名牌袋,也捨不得輸錢,在心態上跟男性很不同。反而協助賭徒的大多是女性,中心輔導的賭徒家人很多是女性。
盧仲華在中心擔任活動工作員,任職只有約四個月。他說,初時工作好緊張,好想幫到每一個受助者,「有人欠債30萬,但每月只能夠還八千,無論點計都無可能計到條數」,結果他漸漸開竅,對無理要求婉轉處理。他除了提供如何還款「數口」,也為求助者搞活動如行山、扒獨木舟等,以軟手法減低大家的隔膜,對輔導有良好配合作用,亦有助求助者建立健康生活。
由以往的追數人變成輔導員,人生180度大反轉,他坦言:「那時有做義工,去院舍、學校、神學院、教會等派福袋、分享戒毒經驗,但另一邊廂,卻拿起電話講粗口叫人還錢,是雙面人,雖然做財務公司搵錢多,但捫住良心,不開心!」
盧仲華(右三)在教會分享人生經歷後與教會人員合照,左三為青亮中心主任張栢淳。
墨西哥見盡黑暗「覺醒」
仲華慶幸自己的漆黑人生已過去,亦深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現在他仍繼續將以往的人生經歷告訴他人(包括記者),「我曾在美國加州,在屋內種大麻,接觸到黑幫,也結識不少墨西哥仔、越南仔,後來還在墨西哥住了四五個月,同墨仔傾拿貨(毒品)回港銷售」,不久後發覺墨西哥是很恐怖的地方,很多暴力仇殺,連法官也可殺掉!不久,他在目睹一次開槍殺人事件後「知驚」,想到有朝一日會輪到他,就離開了。後來返到香港,有一次為買毒品借錢不遂,扮自殺入院被縛床兩天,終於醒覺了,反思:「我點解仲要吸毒?毒品損害身體,世界又唔和平,吸毒又要畀錢人……」他希望這些像電影情節的不堪人生,此後不再出現!
盧仲華(左五站立者)在獨木舟活動中與導師、工作人員及戒賭求助人合照。
盧仲華(右一)與參加者打成一片。 記者 鄭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