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集中回應了近期核酸檢測有關的熱點問題。針對近期多家核酸檢測機構被查處,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回應本報提問時表示,第三方檢測機構是醫療機構,因此它的審批、校驗和管理,與其他醫療機構一樣,都應當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實施細則》以及《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基本標準》的有關規定來進行註冊、審批。她強調,近期,為了進一步加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鏈條的監管,已從6個方面進一步加大了監管力度,特別是對核酸檢測機構設立了「紅綠燈」制度,確保核酸檢測質量。
對核酸檢測機構設「紅綠燈」制度
郭燕紅表示,第三方檢測機構審批的機構一般由設區的市級及以上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來進行設置審批,遵循的也是醫療機構審批的工作流程和要求。經審查,按照我們醫學檢驗實驗室的基本標準,審查其科室的設置、人員、房屋和設施,分區布局、設備,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等,這些條件符合要求之後,可以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也就是《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是標誌着你這個機構可以開展醫療服務的准入門檻。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以後,第三方檢測機構還應當按照核准的診療科目來提供檢測服務。其中,如果第三方機構要開展核酸檢測,它必須要符合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的相關規定,要具備生物安全二級及以上條件以及PCR實驗室的條件,在相應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進行登記備案。而從事檢測的人員,也應當經過培訓,合格之後才能夠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郭燕紅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核酸檢測工作得到了普遍開展,因此我們進一步加強了核酸檢測機構的監管,從審批准入、質控質評、日常監管以及懲罰退出等全流程都進行了相關的規定。近期,為了進一步加強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鏈條的監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也專門作出了工作部署,從6個方面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主要包括:一是嚴格檢測機構和人員的資質管理;二是規範樣本的採集保存和轉運管理;三是強化核酸檢測機構的日常監督管理;四是加強應急狀態下核酸檢測機構的監管;五是提升核酸檢測資源的利用效能;六是嚴格落實核酸檢測機構的退出機制。特別是對核酸檢測機構,我們設立了「紅綠燈」制度,對依法准入符合條件的主體進行綠燈審批的同時,堅決落實黃燈整改,以及紅燈的退出機制,來加大監管的力度,來確保核酸檢測的質量。
對核酸檢測機構進行飛行檢查,有利於發現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北京市衛健委副主任李昂透露,北京本輪疫情以來,組織了多輪針對實驗室質量安全的飛行檢查,特別對於實驗室是否存在出具虛假報告,違規進行多管混檢等問題進行了重點檢查。近兩周,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對第三方檢測實驗室共開展督導檢查622家次。
省會、千萬級人口城市建15分鐘核酸「採樣圈」
近期,新冠疫情在多地發生聚集性疫情,如何科學確定制定核酸檢測策略,劃定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受到社會關注。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指出,封控區應該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核酸篩查,管控區要在48小時完成首次的全員核酸篩查。就是說在疫情發生以後,一定是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檢測的人員、範圍、頻次統籌安排。封控區一定是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全員核酸檢測,管控區在48小時內要完成第一次的全員核酸檢測。中、高風險地區和封控區、管控區這些人員不得外出,但是疫情發生地的低風險地區和防範區確需出行的,需要持48小時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各地可以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進行調整。「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至於是否有必要在大城市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郭燕紅分析稱,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當中,像口岸城市、省會城市和千萬級人口城市,由於疫情輸入風險比較高,因此在這些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有利於為應檢盡檢和願檢盡檢的人群提供更加便利和便捷的核酸檢測服務;有利於提高疫情監測預警的敏感性,築牢疫情預警發現的體系;也有利於更早地發現潛在風險,更快實施防控措施,避免出現大規模和爆發式的聚集性疫情。
郭燕紅強調,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並不是要求所有城市都要建立,主要是集中在疫情輸入風險比較高的,特別是人口多的大城市。是否要建設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以及我們檢測的頻次,主要是根據當地疫情發生發展的情況和防控工作的需要,要因時因勢來確定,不能夠搞「一刀切」。(記者 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