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庫研究員 吳家俊
本月初啟動的「沙頭角禁區本地遊」,市民反應理想,佐證本港旅遊尚存豐富資源。正值港府擬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策劃統籌文體旅遊政策,政府和業界要部署迎接旅遊業復蘇,須超前發掘新旅遊景點,等待通關後,就有嶄新項目吸引各地旅客。
文體旅共冶一爐,外地早有成功例子。一個有特色的運動場除了為體育活動準備之餘,可給當地旅遊增值,如東京和台北巨蛋早已成商圈,意大利《羅馬體育報》亦評出直到2022年全球最值得遊客到訪的球場,包括西班牙馬德里萬達大都會球場、巴塞隆拿足球會魯營球場等。當局可參考鄰近城市的經驗,為將來啟德體育園賦上更多價值,為重建後的大球場添上新穎元素,還有計劃中的「香港單車節」,都不應只局限為體育項目。
香港對旅客的吸引力,除購物天堂、動感之都、美食天堂等,還須盡快注入潮玩元素,加上文化和體育創意結盟,才足以面對疫情解除後的全球旅遊浪潮。
新形勢下開闢旅遊新蹊徑
有評論提到香港面積小,難開發新景點,但新加坡、澳門疫情前每年保持客量增長,日本亦鑽研旅程細節,譬如神社利用御朱印帳,寺院利用夜燈炫光等手法,替單調參拜帶入新意,吸引遊客到訪。名古屋的別江小神社,不過是一小小處所,竟想到利用和傘為主題,和傘裝飾神社周圍,頓成青年打卡熱點。上述例子反映景點面積大小無妨,新賣點新點子是重點。今年是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的歡慶日子,不乏多類型的回歸展覽活動,加上香港國際機場SKYCITY航天城的11 SKIES、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中環灣仔沿海新休憩海傍區等陸續投入服務,本地文化旅遊和新打卡點,琳瑯滿目。官員業界要敢於革故鼎新,互相合作,香港一定能在新形勢下開闢新蹊徑,市民會受惠於文體旅遊創意整合後的紅利。
迎接旅遊業復蘇,還要準備好人力資源。幾年疫情,很多旅遊業從業員已轉行,留下的或多或少對景點路線知識生疏,要保持從業員服務水平返回疫情之前,都有賴各方提出解決辦法,目前旅遊事務署及香港青年協會聯合主辦的「香港青年大使計劃」,培育一批熱衷服務社會的青年為親善大使,向市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推廣香港的好客形象及旅遊特色,推動旅遊業的復蘇及持續發展,都可見到當局意識到人才的重要。再進一步,本地業界要加強與澳門、廣深聯絡,旅遊從業員互相交流學習,創造多贏局面。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均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社會今日由治及興,收心聚能,官員和業界更有條件專心構思良策,公務員團隊將更專心同心,推進政策執行,使旅遊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市民翹首以待新政策局「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譜出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