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年的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已開展大半年,村民期望可向外界展示及介紹村落文化及自然寶藏,其中主要項目虎地坳村故事館已於去年10月底落成,而有百年歷史的七彩古井經過半年復修後,在12月29日正式開幕。古井新設施以時興的灰冷色為主調,凸顯古井內的七彩頁岩,全新清水牆仍保留小部分紅磚牆作對比,原本的破爛小徑鋪上花崗岩石,整體美觀、安全及防滑,這是村民集體構思、每日開工8小時努力的成果。
鄉郊辦、村民、義工和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的代表在壁畫前 繪畫七彩古井指示牌為古井揭幕,並與來賓合照留念。
追尋上世紀九鐵開礦歷史
七彩古井開幕儀式雖簡單但內容豐富。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社區工作員馬勁富和可宜為來賓介紹古井由來,並搜集地圖、舊剪報和政府文件等與大家一起追尋上世紀初KCR(九廣鐵路)在虎地坳開礦時,開發的第一個可供飲用井,與駐紮村內工作磚廠員工的關係,展示1923年羅湖磚廠向港府申請於虎地坳開發土地造磚文件,條款指明申請人須在買地後6個月內花費不少於10萬元,可以每日製造不少於7500塊磚廠的設施。另外探討古井是用虎地坳周圍有顏色的頁岩疊砌而成,是否與變質岩較多聚集於虎地坳有關?
虎地坳村居民福利會主席廖志協為來賓導賞與古井有關的KCR紅磚拱橋,是昔日羅湖磚廠用的引水道。他說與2014年的照片相比,至今拱橋的KCR紅磚被人偷了32塊,橋面的3塊紅磚是近期才不見,呼籲大家不要破壞古蹟。另一個有關的歷史遺址是夾石機頭柱,是當年開礦後作夾碎大石用,工字鐵互相申通,以固定大小不同的濾網以篩選石磈。他說,原本有4條柱現只剩下1條柱,想復修也不易。
將設QR code介紹古井
接下來3個打卡點令眾人興奮不已。插畫家黃佑琦一早在七彩古井附近畫上兩幅壁畫作美化,鄉郊辦、村民、義工和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的代表在壁畫前繪畫七彩古井指示牌為古井揭幕,並立即掛在牆壁上。在古井通道的牆壁又有一新打卡點為七彩古井logo的金錢圖案,構思者為村民廖志民,他說古井旁邊由4塊麻石鋪成,當往下看古井時,水中便形成一個似四方形的古錢,所以設計這個七彩古井logo,並繪畫牆上以提示參觀者,他計劃未來在井邊貼上QR code,連結網站介紹古井歷史時,當手機一掃便會顯示與金錢有關的有趣玩意。
村民廖志民下圖(後排右二)設計這個七彩古井logo 金錢圖案,提示參觀者古井中有古錢影像。
村民出心出力復育
最後打卡點當然是百年七彩古井,有份參與復修的村民陳耀安說,復修後古井沒有變過,只是修補甩掉的頁岩,主要是增加安全設施,村民發揮集體智慧分工合作,用高級的不銹鋼,欄杆高度1.3米以上,比正規安全系數1.2米還要高,參觀者可近距離觀看,物料既可防滑又有巨大的承托力。經毗鄰屋主同意下擴闊了古井周邊空間,可以讓更多人參觀。
廖志協說,古井屬於政府地,村民為了復育和保留古蹟出心出力地復修,今次復修只用了十多萬元,若這工程正式出標起碼逾百萬元。(特約記者 攝影 梁美儀)
古井新設施以灰冷色為主調,有不銹鋼欄杆,路面鋪上花崗岩石,整體美觀、安全及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