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時是品嘗蟹類的最佳季節,此時蟹肉最為肥美,令人食指大動,但有時候吃蟹後會感到胃痛,甚至肚瀉,原來是因為蟹性寒涼。記者專訪註冊中醫師何慧欣,指出不能與蟹同時進食的食物,提醒幾類人士要小心吃蟹,及如何以薑茶、紫蘇葉消除蟹的寒性,並教讀者自製應急解蟹毒茶,緩解吃蟹後出現的不適情況。
料理螃蟹時可加入溫熱食材,如紫蘇葉、生薑等,中和寒性
近日不少餐廳推出螃蟹料理,蟹肥膏黃,讓人忍不住多吃幾隻。但其實蟹肉屬寒涼之物,多吃會損傷脾胃,註冊中醫師何慧欣表示:「大閘蟹性寒味鹹,有小毒,入肝經和胃經,有清熱散瘀、通經活絡之效,然而進食過量會令脾胃虛寒,令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特別是自助餐的冷藏海鮮,更是寒上加寒,吃後或會出現胃痛、腹瀉等不適情況,若果脾胃有濕氣,氣機不暢,更會感到噁心。建議吃螃蟹不能過量,食用分量以每人每日一隻為限。」
吃蟹要注意四部位
蟹類營養價值豐富,精華在於蟹膏、蟹黃與蟹肉,但同時含高膽固醇,不宜過度食用,其中有四個部位更是不能吃,何醫師解釋:「蟹胃位於蟹蓋中間呈三角錐形的位置,這裏含有大量細菌和毒素,而蟹心位於蟹身中間呈六角形的片狀物,蟹心性大寒,容易刺激腸胃。打開蟹蓋後,左右各有一排對稱的蟹腮,腮部含有大量寄生蟲,也不能吃,最後是位於蟹肚臍部分的蟹腸,藏有排洩物,盡量避免食用,進食這些部位都會引起胃腸不適的症狀。另外,應避免購買死蟹及吃醉蟹,大閘蟹的營養豐富,死後會有大量細菌迅速繁殖及滋生,不小心食用死蟹,會肚痛及腹瀉,嚴重者會引起急性中毒。醋或食用酒並不能徹底殺死大閘蟹上的細菌或寄生蟲,進食用酒醃製的醉蟹,也容易感染細菌和寄生蟲。」
註冊中醫師何慧欣表示,蟹性寒涼,體質虛寒者不宜過度食用,也不要空腹吃螃蟹
不能與蟹同吃的食物
秋菊蟹黃,進食大閘蟹的時候可以配黃酒,何醫師表示:「吃蟹後飲少量酒可以行氣和血、散寒,但應注意不宜過量,可能引致濕熱助痰。另外,蟹與柿子亦不能同時進食,蟹肉含有豐富蛋白質,柿子含有『單寧酸』,容易和蛋白質結合,形成凝結狀且不易消化的『單寧酸蛋白』,造成脾胃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除了柿子外,石榴、葡萄、楊桃、布冧、山楂、藍莓及茶等都含有較高的單寧酸,應避免與大閘蟹(或高蛋白質)同時進食,最少應該分隔三至四小時才進食。享用大閘蟹時也應避免同時飲用啤酒或冰凍飲料,以免過於寒涼,加重脾胃的負擔。」
柿子含有「單寧酸」,不能與蟹同吃,否則會導致脾胃不適
體質虛寒及孕婦忌吃
蟹性寒涼,多吃容易引起腹痛及肚瀉等情況,除了脾胃虛寒的人應少吃蟹,還有幾類人士不宜吃蟹,何醫師指出:「平日容易腹脹腹痛、怕冷、容易腹瀉,脾胃虛寒的人士,進食蟹後會進一步傷害脾胃,所以應少吃。大閘蟹的蟹膏膽固醇非常高,高膽固醇患者應避免食用。蟹有通經散瘀之效,早期懷孕的婦女,應避免進食蟹,以免影響早期胎兒的穩定性。月經前或行經期間都不宜進食,或會引起痛經或月經周期不穩定。患有痛風或高尿酸人士也應避免吃蟹,因為蟹屬於高嘌呤的海產類食品,進食後會誘發痛風。」
生薑與蟹同吃有助減低蟹的寒性
薑茶驅寒解毒
市民若在家烹調螃蟹,何醫師建議烹煮時可以使用紫蘇葉、生薑和黃酒同蒸,使用乾的紫蘇葉和新鮮紫蘇葉都有同樣功效,有助減輕蟹的寒性,進食時也可添加生薑、醋增添風味,例如做成薑絲,能幫助驅除螃蟹的寒性及毒性,有溫中止嘔作用。為免傷及脾陽,何醫師表示進食後應飲用薑茶,幫助驅寒解毒。以下為驅寒解毒薑茶(四人分量)做法:
材料:生薑20克、紅糖30克。
做法:把生薑洗淨,切片備用。把生薑和紅糖加入800毫升水,煮10至15分鐘即可。高血糖的人士可以炙甘草5克代替紅糖。
吃下大閘蟹後,出現發冷、胃部不適、腹痛、腹瀉、嘔吐等情況,何醫師建議飲用以下茶飲緩解不適。
應急解蟹毒茶 (1人分量)
材料:生薑2片、紫蘇葉3片、藿香5克、陳皮1片、甘草1片。
做法:以上材料洗淨,生薑拍一拍,加入300毫升滾水,浸泡10分鐘後可以飲用。
功效:驅寒和胃、解蟹毒。一日可以飲兩次,紓緩肚痛、嘔吐等症狀。如果飲用後仍然未能緩解不適,建議向註冊中醫師求診。(文 Kar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