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6日舉行的「醫藥華夏——粵港澳中醫藥創新國際化發展論壇」上,嘉賓們對粵港澳中醫藥的創新各抒己見,介紹了自己對於行業的看法與經驗,也對未來粵港澳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本次論壇作為粵港澳三地行業交流的盛會得到了與會嘉賓的肯定。嘉賓們認為,中醫藥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已經證明了價值,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發展的背景下,內地與港澳地區在中醫藥方面應當加強合作,一起把中醫藥行業做大做強,並推廣至世界。
開展行業交流正得其時
在本次論壇上,與會嘉賓們表示中醫藥行業面臨着新的機遇,此時多多進行行業交流正得其時。中華中醫藥學會原副會長李俊德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此時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這樣一個關於中醫藥創新的論壇,非常及時。當前,不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社會需求,中醫藥產業都面臨着非常好的前景,通過這樣的活動加大對於中醫藥的宣傳,加強粵港澳三地同行的溝通,能夠為中醫藥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走向國外的窗口,在大灣區發展中醫藥行業,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當前,中醫藥屆的同仁還是要從最根本的技術研究做起,去掉浮躁的情緒,把中醫藥做大做強,相信大灣區,乃至全中國的中醫藥行業都會擁有美好的前景。
鄭州新開元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鵬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亦表示,內地、港澳的同胞齊聚一堂分享心得對行業有積極作用。當前,70後、80後的群體正是全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對於自身保健比上一輩更重視,隨着他們年齡的增長,對於大健康產業的需求應該是越來越大。從這個角度來說,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極具前景,再加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醫藥、大健康產業也將越來越重要。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也在倡導發展中醫藥,有港澳同胞在中醫藥方面獨特的經驗,相信內地、港澳的同行們一起攜手合作,一定能夠把大灣區的中醫藥市場做大做強。
論壇上,廣東省中醫學會副會長金世明介紹了中醫抗疫的思路和中醫的智慧;深圳市中醫藥健康服務協會副會長潘曉明介紹了生態保護和特色沙生植物研究與中醫藥的微妙聯繫;深圳市中醫院的童光東主任則從中醫治療肝病的良好療效說明,大灣區發展中醫藥一定要瞄準中醫藥的優勢領域開始着手。在主題沙龍環節,到場的企業代表也以中藥守正創新與大灣區中醫藥融合發展為題,介紹了自身的發展經驗。
粵港澳要加強中醫藥合作
對於粵港澳地區的健康產業發展,深圳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會執行會長黃鶴在論壇上表示,健康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將成為繼互聯網產業之後全球財富最為集中的產業,面臨着廣闊的發展前景。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把健康中國提升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其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預計到2030年,健康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6萬億。未來十年將是大健康產業的黃金十年,而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
黃鶴建議,粵港澳大灣區應支持推進深港中醫藥科技創新合作,打造中國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集群與先行示範區,促進「港藥落地」先行先試。並開展粵港澳合作中醫藥創新機制研究,在粵港澳的中醫藥科學技術合作開發、產業化平台共建、質量檢驗標準和體系建設等多個方面開展機制研究及路徑先行先試模式。她還建議,支持建立中成藥跨境電子商務試點許可,研究制定先行區內的跨境電商網絡銷售相關環節的海關監管機制與路徑,探討港澳等境外中成藥產品,分階段納入《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享受政策精神。使內地消費者更易於獲取質優價廉的商品。
深圳市健康養老學院院長倪赤丹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亦認為,毫無疑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了各項經濟要素的流動,而中醫藥作為大健康產業當中的一個非常具體的藥物要素,其實是可以在流動上更為放開一些。香港的中醫藥行業,無論是傳統的保存還是手段的創新都有著非常良好的實踐,如何將香港中醫藥已經臻至成熟的產品標準引入到內地,是可以創新探索的。實際上,在醫藥醫療體制這一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經有了一個新的模式,未來如果說能夠把深港在中醫藥方面再先行一步的話,尤其是在疫情的背景之下,大灣區中醫藥行業的前景將非常廣闊。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莫飛智表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去年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為粵港澳地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去把握這個新機遇。香港作為大灣區其中一員,務必趁此機會,共同攜手推進灣區內中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中心等建設,加快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加快推動港澳中醫師在內地醫療機構執業,推進中藥產品在大灣區互認互通,合力推動中醫藥從大灣區走向世界。
實踐使中醫藥更受認可
金世明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此次疫情在全球泛濫,主要國家中唯獨中國受損較小,很多的海內外有識之士總結了三種原因,其一是中國領導人的英明決策;其二是中國人民精誠團結;其三則是中國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療法。在抗疫過程中,經歷了5000年考驗的中醫藥學發揮了巨大作用。所以習主席在總結抗議經驗的時候,他有兩段話特別重要,一段話就是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經過抗擊非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傳染病後,中醫藥實際上已經越來越獲得世界的認可。金世明說:「今年年初,我們與四大洲的十五個國家,八十幾位抗疫的一線專家成立了一個『智慧中醫』全球抗疫醫學志願者聯盟,每一周我們都在發布消息,這是完全用中醫藥為主的組織。中醫藥用抗疫的實踐證明了價值,相信隨着更多的實踐,中醫藥在國際社會將受到更多認可,最終會服務於全人類。」
倪赤丹認為,中醫藥需要走向國際,但現在仍然面臨着一些老問題。中醫藥發展這麼多年,仍需在中醫科學化上下功夫,進一步探索中醫科技,加強中醫科學論證與實踐,通過更加循證的一些理念和技術,使中醫受到國際認可。
巫山縣在論壇上作推介
在本次論壇上,巫山縣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向永紅在論壇上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巫山縣的中醫藥資源與發展理念,並歡迎在場嘉賓去巫山考察。他表示,巫山素有「天然藥庫」和「中草藥王國」之稱。境內擁有中藥材資源5000餘種,佔全國12807種的42.3%,擁有七葉一隻花、文王一隻筆、野生靈芝、竹節人參等名貴中藥材50餘種,被列為道地藥材品種的有15個。其中川黨參、川牛膝、獨活、巫山淫羊藿、川貝均屬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在同類藥材中優勢明顯,巫山廟黨位列四大名黨參之首,巫山淫羊藿為藥典單列品種,巫山廟黨、巫山淫羊藿核心成份含量、獨活有效成分含量,均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巫山縣委縣政府結合縣域特色優勢資源,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成果豐碩,先後榮獲「中國廟黨之鄉」、「中國優質道地中藥材十佳規範化基地」、「中國地理標誌商標產品」、「國家級黨參道地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區」等多項殊榮。
下一步,巫山縣將充分利用豐富的道地中藥材資源優勢和特色醫藥文化優勢,推動中藥材產業同大農業、大旅遊、大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名副其實的「中國御藥之鄉」。(記者 伍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