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何子煜、楊梓佑
根據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政府對康體活動的參加人數目標為200萬,但事實上在2019年已高達3147000人,可見市民參與康體活動的積極性遠比政府預期中高。隨着本屆東京奧運會圓滿落幕,香港運動員的優秀成績更大大增加了社會大眾對體育的關注,市民運動的需求勢必再創高峰。政府必須增建更多體育場館,並開展推動新型運動的工作,以應對市民未來在運動上的需求,從而更進一步拓展體育普及化的成效。
近年市民對於體育設施的需求上升,公共體育場館卻一直維持供應緊張的狀態,根據最新一期財政預算案,2019年和2020年的運動場館平均使用率都高達99%。在全港十八區當中,有12個區的運動場館供應低於《規劃標準》,尤其以屯門區和沙田區的供應最為缺乏,分別高達122325人和109966人共用一個運動場。雖然政府在2017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五年計劃),借開展26個項目以增加和改善康體設施,但目前已獲立法會批准撥款的項目當中,16項工程只有5項與體育場館直接相關,其中更有3項是屬於改建或重建工程,真正能夠增加的供應實在寥寥可數。筆者認為,政府應以更進取的態度提升運動場館供應,在未來制訂新的五年計劃時,必須以十八區為基準,以平衡各區目前嚴重不均的供應,並以各區之供應均須符合《規劃標準》作為關鍵指標,可採取重建舊式工廈、租用閒置工廈單位、在單層運動場上加建成多層式體育大樓等多元化措施增加供應。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各地289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達86.89%的受訪者對沖浪、攀岩、滑板、街舞等新興運動中的一項或多項感興趣,為了迎合青年人對於新興運動的興趣,內地部分大專院校已開設相關課程,例如廈門大學開設的槳板課、浙江大學開設的攀岩課等。而在香港本地,新興運動同樣愈來愈吸引市民參與,根據康文署數據,就新興運動接獲申請用場的數字由2015年的423宗,攀升至2018年973宗,升幅高1.3倍。然而,康文署雖承諾提供青少年等特定對象組別人士需要的活動,但在新興運動方面仍未有採取有效的行動。筆者建議,政府應以先導項目的模式,由康文署提供新興運動項目的相關活動,以嶄新的運動活動吸引更多市民建立恒常運動的習慣,並為今後支持新興體育項目提供實踐的參考依據,同時成為各大專院校和中小學的表率,鼓勵教育機構提供新興運動課程,以滿足青少年的期望。與此同時,多項新興運動如躲避盤、單車球、VX球、健球、柔力球、板球等,在香港都缺乏專屬場地,亦未有明確的培訓課程,建議政府在支持新興運動時,須全盤考慮場地和教練人才供應的問題,並適時諮詢體育業界,制訂清晰的新興運動支援藍圖。
過去多年,都投放了最主要的資源在普及化的工作上。經過政府多年的支持,全民運動已初現成效,但以目前的硬件配套以及運動種類而言,是否能滿足新世代的需求,則存在極大疑問。為了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政府仍需在場地供應和新興運動的發展上再下工夫,硬件和軟件措施雙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