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年上半年,在北方多地遭受嚴重洪澇災害之際,廣東部分地區卻遭遇嚴重旱情,出現罕見的「北澇南旱」。據了解,自去年秋天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秋、冬、春、夏連旱的特枯水情,發生1963年以來最嚴重旱情,流域內新豐江、楓樹壩和白盆珠三大水庫出現建庫以來最小總入庫流量63立方米/秒,其中白盆珠水庫連續114天在死水位以下運行。如何保障供水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廣東省水利部門科學調度流域內三大水庫及其他蓄水工程設施,精細控制東江流量,有效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供水安全,特別是對港供水安全,全面履行了新簽訂的粵港供水協議。
罕見旱情刷新多項紀錄
據廣東省東江流域管理局(下稱「東江局」)局長廖征紅介紹,本輪旱情始於去年秋天,特別是去年10月東江流域進入枯水期以來,東江流域持續乾旱少雨,遭遇歷史罕見的秋、冬、春、夏連旱。
據統計,2020年10月—2021年3月,東江流域降雨量107.7毫米,較同期多年平均(1991~2020年,下同)365.3毫米偏少71%,創下1956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新豐江、楓樹壩和白盆珠三大水庫總入庫流量為63立方米/秒,創下三大水庫建成運行以來最小紀錄;2021年1~7月流域降雨量691.1毫米,創下1963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也是東深供水工程建成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的最大旱情。
截至8月1日,東江三大水庫可調水量僅7.2億立方米,較東江流域實行全年水量調度以來的同期多年(2010~2020年)平均56.8億立方米偏少約87%,創下1991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
「本輪東江流域遭遇的旱情,持續時間跨越秋、冬、春、夏近一年,時間之長、降雨之少、來水之小、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這是自東江流域實施水資源分配方案以來,水量調度動用手段最多、調度難度最大最複雜的一次」。廣東省水利廳調度處石教智博士說。
共發調度指令123次 節水近12億立方米
面對東江流域遭受的嚴重旱情和嚴峻的供水形勢,廣東省水利廳立足當下、着眼長遠,從最不利情況出發,統籌協調指導東江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工作。東江局作為水量調度的前線指揮,把保供水促蓄水作為今年首要任務,周密會商,大膽探索,會同流域各地市及各有關單位,採取一系列新舉措,精細精準調度流域水量。
據東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每天收集東江最下游的廣州、東莞自來水廠取水口氯化物日最大值,動態掌握東江三角洲取水口的咸潮監測情況,實時會商惠州水文分局,根據短時降雨、咸潮上溯規律、取水口含氯度等情況,在保障自來水廠取水安全的前提下,每日發出調度指令,協調新豐江、楓樹壩水庫動態調整日均出庫水量,以電調服從水調,並在降雨期間停止發電用水,最大限度利用雨洪資源,儘可能搶蓄雨水,節約水庫水資源。
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今年共發出調度函22次、調度指令123次。比如,結合2月9—10日、4月27—28日降雨、區間來水較大,及時協調新豐江水庫於2月12—14日、4月28—30日減小日均出庫流量20立方米/秒,合計節約水量約1000多萬立方米;結合3月8日—4月6日深圳市東江水源工程管理處停止取水檢修安排,減小新豐江日均出庫流量約20立方米/秒,節約水庫水資源4800多萬立方米;5月底至6月「龍舟水」期間,結合流域有明顯降雨、區間來水增加等情況,及時減小新豐江、楓樹壩的日均出庫流量甚至減小至0,儘可能回蓄水庫水量,在此期間共回蓄水量約6.4億立方米。
動態調整東江流量管控目標
在特枯水雨情形勢下,對東江重要控制斷面——博羅斷面水量調度目標320立方米/秒(廣東省日常調度目標)實施動態管控。自2020年12月以來,東江局根據流域水雨情形勢發展變化,及時進行分析研判,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動態管控要求逐級降低博羅斷面管控目標。由320立方米/秒逐步降低至256、212和170立方米/秒進行管控。通過動態調整博羅斷面管控目標,減少水庫放水,力促三大水庫有序保供水、蓄水。據統計,2021年1—6月累計節約水量近12億立方米。
派駐專人現場督查落實調度指令
據東江局水資源科科長吳文嬌介紹,為把調度指令落到實處,該局派專人駐守新豐江、楓樹壩水庫,每日定時查看中調(電力調度中心)下達的負荷曲線,與水庫上報的調度指令進行對比是否脗合,並不定時查看水庫發電機組運行情況,確保實際出庫流量與調度指令一致。同時,積極開展現場調研督導,落實各項調度措施。自2020年10月以來,共開展調研督導10次,現場巡查19次,並自4月21日起每個工作日派員到東江劍潭水利樞紐現場監督檢查2次。每天安排專人統計龍川、河源、劍潭、博羅等東江4個重要控制斷面的實時流量,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通過一系列督導措施,落實調度指令,確保調度成效。
統籌流域水資源 對港供水量足質優
「今年1—7月東江流域降雨量為691.1毫米,降雨量之少創下1963年以來同期最少紀錄,也是東深供水工程建成以來東江流域遭遇的最大旱情。」吳文嬌說。
這次旱情,持續時間長,粵、港兩地降雨少。據香港水務署通報,今年上半年香港降雨量、本地集水量均比常年偏少,香港水塘的總存水量也比去年減少,對東深供水工程的供水需求也隨之增加,這對保障供水安全、特別是對港供水安全帶來嚴峻挑戰。
東深供水工程的取水口在東江,必須保持東江有足夠的水資源量,對港供水安全才有保障。
東深供水工程位於東江的取水口 鄒錦華攝
「今年遭遇的極端旱情,只有通過全流域統一調度,統籌協調東江水資源,東深供水工程才能持續正常取水」,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調度中心總經理周竹說。
據了解,為保障對港供水安全,粵港兩地政府於2020年年底簽署了新的對港供水協議,實現供水協議周期無縫銜接,為供水安全提供了有效依據和保障、對港供水實施動態供水調節機制;同時為紓緩香港應對疫情困難、共克時艱,粵方同意2021年應收水費按照2020年水費標準收取的特殊安排,體現了中央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對香港的關懷和支持。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東深供水工程累計對港供水4.7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明顯增加,有效滿足了香港同胞的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供水安全源於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隨着近期颱風帶來雨水的增加,東江流域三大水庫回蓄水量開始增多,去秋以來持續近一年的旱情稍有緩解,經過全力實施精細調度,暫時挺過最困難時期,有效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抗擊東江流域此次史上罕見旱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但由於三大水庫目前可調度水量只有7.2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水量少49.6億立方米,其中白盆珠水庫水位僅比死水位高0.9厘米,如果接下來沒有大的降雨補充,今冬明春的供水保障任務將更為艱巨繁重。
能成功抗擊東江流域此次史上罕見極端旱情,有效保障流域供水安全,主要得益於廣東多年來構建的水利防災減災體系,水利工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防災減災作用。水利專家分析,抗擊此次旱情,精細的科學調度是關鍵,完善的工程體系是基礎,水利工程為精細的科學調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東江局介紹,目前東江流域已建成的大、中、小型水庫群近1400座,這些水庫群、特別東江三大水庫對成功抗擊這次旱情至關重要。據吳文嬌介紹,東江三大水庫總庫容達170多億立方米,去年10月至今年7月,三大水庫累計調度出庫水量61.5億立方米。
水利專家指出,在抗旱最吃緊、最關鍵和最困難時期,流域調度所用的水量,基本都是這些大水庫、特別是新豐江這個具備多年調節的水庫之前所存蓄的水量、積累的「老本」。如果沒有這些水利工程體系有效調蓄水量,要應對本輪歷史罕見的極端旱情,保障東江受水區近5000萬人的供水安全,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後果也不堪設想。
專家坦言,保障供水安全,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行動,強化節水。需要廣大公眾、流域上下相關各方包括香港地區更加節約用水珍視寶貴的水資源。
據悉,目前,廣東省水利廳正在指導組織東江局採取一切措施、抓住一切機會逐步回蓄東江三大水庫水量,為應對後續可能出現的旱情做好準備,全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記者 朱輝豪 通訊員 粵水軒)
(頂圖:廣東通過精細調度東江水量,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圖為美麗東江,鄒錦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