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高疫情下解封,外界預期病毒更易傳播,惟結果顯示,與7月19日所謂「自由日」七天日均確診人數的近4.7萬人相比,居然不增反減至最新約莫3萬人。何以故?當地政府都無法解釋,《經濟學人》的「全球復原指數」(Global Normalcy Index)或可解答。
人們尚未安心出行
指數是按照實際大數據狀況編製而成,將疫情前的情況訂為100,從而比較現時各類活動的復原程度。縱然英國已「全面解封」,但指數分析其復原程度只有65左右,在全球排名中僅列第31位。譬如航機流量、參與運動、戲院票房的數據,就仍處於30至40的低水平。
其中,與「自由日」比較,英國復原程度稍稍下跌了,跌幅最大的是路面交通,5月後指數一度重登100之上,即比疫情前更加繁忙,惟到6月中卻拾級而下,一直跌到最新約80;值得留意的是,這跟英國今輪疫情於6月中開始反彈,兩者時間非常脗合。此外,辦公室使用亦見同樣變化,指數從今年初低至40,逐步上攀至6月中迫近70,但及後卻明顯止升回跌。
畢竟,解封與否份屬政策,當人民覺得外出危險,到底會減少外出活動,特別是英國正值暑假,學生毋須回校上課。
說到底,要經濟社會真正復原,不是當局一句「解封」就成,最終還端視疫情是否受控,否則人們斷不會安心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