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投資周記】楊玉川:規範教育培訓行業的背後

【投資周記】楊玉川:規範教育培訓行業的背後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1-07-29 02:09:30 來源:香港商報網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中有一段直接影響上市教育培訓機構的內容:「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已違規的,要進行清理整治。

 7月23日,受消息影響的在港上市教育股普遍大跌,線上教育龍頭新東方一度大跌約50%,

 收市仍跌超過40%;思考樂教育大跌28.53%,卓越教育集團大跌21.48%。

 按照檔的意思,學科類的培訓教育以後只能回歸公益性了,不能再靠學科培訓業務盈利,資本市場的資金也不得進入這個領域。由於學科類培訓本身具有一定的剛性,是教育培訓機構業務的絕對主力,離開學科類培訓,剩下的就只有職業培訓等的小眾業務了,缺乏規模效益,很難大量盈利。

 客觀來看,這個檔對學科類的培訓機構相當致命,等於直接否定了其過往的盈利模式,即使某些財力雄厚的機構可以轉向職業培訓、高教一類的新業務,業務的前景恐怕也無法與過往相比;財力有限的機構,更有較大的可能無法繼續經營,說學科類培訓的機構已經到了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並不是誇大。

 無疑,這個檔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是很大的,直接造成了教育類上市公司的整體大跌,特別是從事學科培訓類業務的公司股價狂跌,那麼,中國政府寧肯面對文件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也要堅持對學科培訓類教育機構予以規範,背後有些什麼考慮呢?

 如果梳理一下中國普通民眾近年來關注的熱點問題,一般來講房子、教育和醫療都是其中重點,即是所謂的『新三座大山』,有一首網絡廣泛流傳的順口溜具體描述了這種民眾面對的壓力「上學把家長逼瘋,買房把家底掏空,治病不如提前送終。」

 2021年2月25日,國家領導人莊嚴宣告,中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在這個前無古人的歷史性成就之後,『新三座大山』問題能否成功解決,就成了橫在中國政府前面的又一個重大考驗。

 雖然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普通民眾的生活品質已經有了顯著提高,但是必須承認,『新三座大山』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為了應付『住房、教育和醫療』的巨大壓力,普通中國民眾只能一方面節衣縮食,另一方面超時工作以儘量增加收入、為未來未雨綢繆。在長期節衣縮食和超時加班的情況下,民眾的生活品質受到一定不利影響,無法沒有後顧之憂地享受生活,導致經濟中的需求常常處於受壓抑狀態,影響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住房、教育和醫療等方面的巨大投入,又使得養育孩子的成本很高,一定程度抑制了生育的需求,部分造成中國當前生育率逐步降低的現實,對社會的持續發展不利;『新三座大山』的重壓下,靠個人的努力很難實現安居樂業的理想生活,拼搏常常變成了『拼爹』,要靠父輩的財富才能滿足自身的一些重大需求,客觀上造成了『沒有好爹,再努力也沒用』的新不平等。

 「房住不炒」是政府解決住房越來越貴,普通人無力置業困難的努力,經過幾年來對炒房的持續打壓,住房長期上漲的堅冰開始有融化的跡象,普通人置業越來越難的老大難問題有望實現軟着陸。

 中辦和國辦《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則可能是政府直面教育公平的另一次重大努力。因為學科類培訓機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深度介入,實際上帶來了三個後果:一是大量佔據了孩子的課餘時間,讓孩子疲於奔命,給孩子增加了很多額外負擔,實質是揠苗助長,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沒有多大好處;二是需要家長長期、高額的資金投入,對普通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和生活壓力;三是客觀上導致沒錢參與各類培訓的學生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富人可以靠用錢延聘名師給孩子補習的辦法在各類重要考試中佔據優勢,長此以往,必定造成基層民眾無法依靠教育改善自身的處境,永遠停留在社會底層的困境,既不公平也容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整體而言,檔雖然對學科類培訓機構有重大打擊,但在塑造教育公平、減輕學生壓力和家庭負擔、釋放家庭需求方面有重大意義,對社會的綜合效益很大。

 「房住不炒」和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限制,雖然看似發生在兩個領域,但背後的理念完全一致,就是把社會公平放在了其他考慮的前面,把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放在了短期利益前面,可能代表着政府管治理念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的轉變。

 如果把公平優先的理念推而廣之,可以預見,未來在醫療領域也會更強調醫療的公益性而不是盈利性。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佔社會主流的醫療機構應該是公益性的,只能有少量的空間留給盈利性的醫療機構,靠倂購國有醫療機構來發展業務的營業模式,未來恐怕也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

 綜上所述,更強調社會公平和社會效益可能是未來發展的顯著特點,特別是在民眾關注的住房、教育和醫療等領域,偏重公益性的發展將逐步成為主流,普通盈利性的企業在這些領域的發展空間可能將逐步收窄。(圖源:網絡)

責任編輯:朱劍明 【投資周記】楊玉川:規範教育培訓行業的背後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