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房屋問題,是港人之痛;唯有寸土必爭,並且加快供應,才有望突破市民住得貴、住得細、住得擠的樽頸。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再強調,土地房屋政策是現屆政府重中之重,造地工作從沒好整以暇,又以「行軍打仗」形容是在爭議中推進相關工作。她希望未來政府能延續相關決心、勇氣及信念。
相信毋須羅列數據,任何一位香港人都切身感受得到,香港的居住問題到底有多嚴峻。如何解決香港土地房屋不足這一老大難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回顧林鄭上任之前,便推動了一場「土地大辯論」,羅列了增加土地房屋的各種方法;此外,還提出了「明日大嶼」龐大願景。可以看到,我們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遺憾的是,在香港,一切發展總是好事多磨,房屋發展亦不例外。
時間不等人,而土地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房屋發展一再原地踏步,蹉跎歲月、浪費光陰,因而苦了一代人,甚至好幾代人。不是嗎?自2003年樓價低潮後,香港樓市長升長有,所伴隨是上樓愈見艱難,而人均居住面積也愈縮愈小,除廉租劏房外,豪宅納米樓亦如雨後春筍,問題之嚴重實在顯而易見,亦非一朝一夕可解之事。有曰貧賤夫妻百事哀,長期蝸居於狹窄的環境,亦恐加大人與人之間摩擦;幾多香港倫常慘事,某程度也是居住問題衍生出來。問題愈是積壓,注定只會繼續惡化;今日不增建房屋,禍害必然延續。
始終,針無兩頭利,在市區建屋肯定插針難入,在郊外建屋又會破壞環境,填海造地則會影響生態,發展農地、棕地等亦涉業權及法律困難……關鍵是,難道因為政策存有缺點,就因此索性繼續原地踏步,包括放任市民居住環境惡化的更大痛苦於不顧?應有態度,一是盡量先易後難,可以上馬的項目都立即上馬;二是爭取趨利避害,將所謂問題因素降至最低,繼而把政策效益最大化。
林鄭提出未來一年政府將在五個方面加倍努力,一是加強高層督導,二是積極推展交椅洲人工島和新界北的研究和規劃,三是更進取地採納「基建先行」和「創造容量」的原則,四是進一步簡化發展流程,五是檢視可提升市區重建的方法。她特別強調,近日對新界北發展有新想法,會以一個整全方法去研究,冀在餘下任期向社會交代。林鄭的滿腹大計,可謂方法與效率並重,既包含大型發展項目,又關注加快發展步伐;如果得以落實到位,應可大大有利紓緩市民居住難題。
明年將舉行新屆特首選舉,現屆政府只餘一年任期,不過,有謂「一張藍圖做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政府政策須有延續性,不能因換屆而變,亦不能因快將換屆而翹手不幹。林鄭表示,市民長期不能安居,政府不敢怠慢,實是肺腑之言、民心我心,亦為負責任、以民為本的適切做法。
讓市民早日享受獲得感,不單要增加房屋土地供應,且還要加快房屋土地發展。坐言起行,寸土必爭!我們或許不愁無地、不愁沒有拓地建屋的良方,只愁為反而反的破壞阻力,如何轉至實事求是的建設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