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與近代中國同頻共振 葉嘉瑩:珍惜今日中國之成就 奮發圖強

與近代中國同頻共振 葉嘉瑩:珍惜今日中國之成就 奮發圖強

責任編輯:黃鶯 2021-04-27 16:13:29 來源:中新社

 「我生在軍閥混戰時期,經歷了中國的抗戰,所以我知道中國能夠有現在的這種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如果我們不奮發圖強,時刻警醒,苦難還會再來。」97歲的葉嘉瑩近日接受採訪時這樣說。

 1924年生於北京的葉嘉瑩出身葉赫那拉氏,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知名漢學家。她1941年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國文系,師從詩詞名家顧隨先生;1952年起在台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執教;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稱號;2016年3月25日,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葉嘉瑩一生漂泊,嘗盡人生苦難,閱遍家國離亂,她的近百歲人生,幾乎與近代中國同頻共振。

 「我在初中二年級就遇到了盧溝橋事變,從此知道國家一直是在破碎戰亂之中的。」葉嘉瑩說,當年日本兵駕著吉普車在東西長安街上橫衝直撞,播放著《支那之夜》等佔領者的歌曲,讓她對國家的概念和感情更為具象化。面對北平的淪陷,少年葉嘉瑩寫下了悲痛的詩句:「盡夜狂風撼大城,悲笳哀角不堪聽」。

 葉嘉瑩表示,早年所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曾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抗戰時期,老師教我們的詩詞,裏面都有很多愛國的思想。」葉嘉瑩說,她的老師寫了一首小詞,其中有一句「小紅樓外萬重山」,表面上說是紅樓外有萬重山,那個「萬重山」代表的是什麼?就是杜甫說的「國破山河在」。「我從小是在苦難之中長大,關懷國家人民的苦難,這種感情是我從小養成的。」

 正因如此,葉嘉瑩時刻用詩篇紀錄這種家國情懷。1967年,海外漂泊期間,她寫下《鷓鴣天·用友人韻》:「寒入新霜夜夜華,艶添秋樹作春花。眼前節物如相識,夢裏鄉關路正賒。從去國,倍思家。歸耕何地植桑麻。廿年我已飄零慣,如此生涯未有涯。」整首詩將那份無法割捨的家國情懷書寫得厚重深沉。

 1974年歸國之際,葉嘉瑩寫下了洋洋灑灑1878字的長詩《祖國行》:「卅載離家幾萬里,思鄉情在無時已。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1979年,她又寫下「構廈多材豈待論,誰知散木有鄉根。書生報國成何計,難忘詩騷李杜魂」的詩句,表達回國為祖國的古典文化和教育事業作貢獻的堅定意願。

 「我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沒有好的辦法報國,我只能把我所體會的、我所傳承的中國詩歌中的美好的品格和修養傳給下一代。」葉嘉瑩回國定居後,總是夜以繼日地勤奮工作,為傳播中國古典詩詞奔走。

 在人生的晚年,葉嘉瑩又賣掉京津兩處房產,還將自己的稿費、版稅收入悉數捐出,累計捐贈3568萬元人民幣,在南開大學設立「迦陵基金」。

 「古典詩詞給了我謀生的工作能力,更是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感發生命與人生的智慧支持我度過了平生種種憂患與挫折。」葉嘉瑩說,我的願望只是想把自己內心對古典詩詞的熱愛作為一點星火,希望能藉此點燃其他人,特別是年輕人心中熱愛古典詩詞的一點星火。

 今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百年間,中國歷經坎坷曲折,生生不息,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中國今日之成就,葉嘉瑩非常感慨,她表示,2014年4月,她參加恭王府的「海棠雅集」,曾經寫過幾首詩。其中第二首有句這樣寫道:「青衿往事憶從前,黌舍曾夸府邸連。當日花開戰塵滿,今來真喜太平年。」

 「當年我到輔仁大學女校來讀書,輔仁大學女校就在恭王府。當年恭王府也有海棠,可是當年的海棠花開的時候,我們是在淪陷之中,我現在再回到恭王府看到恭王府的海棠花開,我們已經是如此富強、如此有前途的一個國家了。所以我說『今來真喜太平年』,我真是高興能看到我們國家有這樣一個欣欣向上的氣象。」

 不過,葉嘉瑩也提醒年輕人:歷史是一面鏡子,了解中國國情就要知道中國的國家歷史。「我們的國家曾經有過許多的苦難,如果我們不奮發圖強,時刻警醒,苦難還會再來。」

責任編輯:黃鶯 與近代中國同頻共振 葉嘉瑩:珍惜今日中國之成就 奮發圖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