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健康】人類與細菌病毒的鬥爭

【健康】人類與細菌病毒的鬥爭

責任編輯:副刊 2021-03-10 16:44:41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2021年的春節,香港政府迎來吉祥喜訊,市民可以接種由政府訂購3個國家不同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全球疫情還未受控,有些國家包括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英國等新冠病毒肆虐情況仍然嚴重。在全球多個國家紛紛出現病毒變種、新病株傳入等問題,有些國家仍保持封城措施,但亦有些國家因開始有疫苗接種,紛紛解除或降低警戒級別。可是,儘管有很多措施也未可即時減低病毒的繼續傳播和蔓延。各國政府相信疫苗效果若然是理想的,3至6個月內即可達至七成市民獲得接種,到時經濟活動和交通運輸有望恢復正常運作。

 WISH研究院趙婉君。

 過去的2020年至今,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危機,正所謂「細菌病毒無國界」,人類真正身臨全球一體化。除了中國防疫管理措施控制了疫情整整一年凸顯成效外,其他國家仍然還是一籌莫展。現時各國唯有寄望於剛研發的疫苗,雖然醫學界對所研發的疫苗充滿信心,但面對目前及未來不可預計的病毒不斷變異情況下,疫苗能否戰勝有待日後總結。

 疫苗成效存疑的另一個原因是:疫苗研發永遠在細菌病毒出現之後,而研發疫苗必須經過大量臨床實驗和數據,證明對人類安全;時間之漫長,期間病毒已可以多次變異成為新株,即是疫苗或藥物生產永遠在細菌病毒出現後,故此未必能有預期的足夠防御性,研發疫苗只是應燃眉之急吧!

 人類和細菌病毒皆是地球上的生命體,與其他植物及野生動物一樣,它們同樣有生存權利。同樣是地球生態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暖化、戰爭、亞馬遜河森林年年大火、南北極冰川高速融化、澳洲山林大火、加州森林大火、環境污染嚴重破壞了大氣層,污染的海洋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導致造氧量大大減低;根據「綠色和平」的資訊,海洋為地球提供50%氧氣,亞馬遜河森林所產生的氧氣亦佔有7%,氧氣減少供應後使大氣層內最原始的細菌病毒為了生存而不斷變異成為更加惡毒的細菌病毒。此外,現在不少人在大聲疾呼「保護地球生態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可是為何我們的醫學卻千方百計去消滅它們?在試圖消滅細菌病毒的鬥爭中,人類要剝奪它們的生存權利,它們就會以各種方式來捍衛。迅速進化成新的、抗藥性更強的病株,並給人類反擊,使許多藥物在臨床使用不久便失去了應有功效,這正是它們維護自身生存權利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今醫學醫藥研究人員所碰到的困惑和難題。

 當醫藥研究者不斷研製出對付各種細菌病毒的新藥,得到的卻是細菌適應和抵抗藥物的鍛煉和進化,而留給人類的卻是人體免疫機制及自癒力的抑制、取代和破壞。

 現代醫學站在實證的立場去分析病因,往往只把目光盯在外因上,因此各種導致人體病變的細菌病毒便被認為是人類患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而出現的醫療手段,便是緊緊圍繞如何去消滅侵入人體內的細菌病毒。醫學研究人員往往忽略一些基本事實,在同樣環境條件下的接觸,為何有些人會被感染,而另一些人卻沒有感染?誠然,這個結論是難在實驗室裏被完全搞清楚的。皆因細菌病毒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否被感染,卻決定於每個人自身的內部因素。

 一些人被感染是因為他們對細菌病毒的免疫力低下「衛氣不固」,不能有效地抵抗外來病毒的侵入,「衛不固,外邪侵」;而未被感染的健康人士卻有比較健全的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抵御外來病毒的入侵。內經雲「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可見,儘管細菌病毒的感染所引起的各種疾病,其得病的決定因素也是「內因」的正氣「陽氣」,皆因「外因」必須要通過身體「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人類必須保護、鞏固和有效提升自身的3個功能:免疫力、自癒力、再生力;並重視自身的警報系統。當身體這個精密生命系統有不適的時候,必須重視而作出生活上行為和習慣的調整,而不是馬上消滅這疾病「徵狀」。倘若能自覺自律地做到每天做些運動,曬曬太陽,亦可選擇在疫情期間修煉氣功,能提升人民身心質素之餘,更可適時保護和調整免疫力,這才是上選方案。

 筆者慶幸憑着對太極文化的信念,25年來從無間斷修煉,疫情間繼續堅持開放中心和學員一起上課和煉功,雖然到中心的學員人數大減,仍然實證了「念力醫學—太極五行自我康復工程」在疫情下仍可安全有效保護和提升免疫力,使我們順利渡過了2020年,祈望2021年和未來有更多人能持盈保泰,藉著練功來提升免疫力、自癒力、再生力,去克服和避過未來各種細菌病毒的挑戰!人類在歷史上每一次的瘟疫就是免疫力升級的考試,歷史上未有疫苗的研發之時,祖宗已懂得運用煉氣功或中藥的陰陽五行之道來征服的病毒已超過幾千種,我們這一代也定當迎難而上,戰勝這一場疫情!

 WISH研究院網頁: http://www.wishasiapacific.hk/

責任編輯:副刊 【健康】人類與細菌病毒的鬥爭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