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期望政府支持 推動各界欣賞 古雅盆景藝術冀再展風姿

期望政府支持 推動各界欣賞 古雅盆景藝術冀再展風姿

責任編輯:郭玉桔 2020-04-13 11:58:02 來源:香港商报

 

  香港盆景雅石學會主席藍戊發(左一)及幾名活躍會員(左二起:陳麒安、邱泰來、楊濠、唐煜照)共同努力推動盆景藝術。 記者 馮瀚文攝

  【香港商报网讯】在上水金錢村,有一列紅磚牆,背後令你眼界大開,有曲橋流水、嶙峋怪石、名人墨寶和石刻,更有多達600盆盆景。這地方的面積近5萬呎,稱為「石苑」,是香港盆景雅石學會 (下稱:學會)的永遠會址。它於1987年落成,會員有200多人,象徵着香港的盆景藝術進入了高峰,然而之後不出10年慢慢衰落,會員跌至不足100人。年逾七旬的主席藍戊發近年力求振興盆景這古雅藝術,除了吸納年輕人培養外,最希望在不久將來可在香港舉辦「省港澳」盆景展。他期望得到官方支持,令香港的盆景藝術發展重現昔日光輝。

        藍戊發少時已與盆景結緣,至今60多年沒變, 他正在修剪自己得意之作,林型 「雀梅」 。 

  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1964年港辦首次盆景展

        「石苑」 擁萬呎私家園林在港少有。

  玩盆景的風氣最初是從中國內地傳到香港,上世紀60年代開始熱起來。香港盆景雅石學會主席藍戊發指出,那時一般市民的生活仍艱難,盆景是有錢人的玩意,當時的熱點是旺角火車站旁的幾間花園如寶華園、醉華園,花墟當年還未出現。這些花園有能力進口材料如古盆、石、盆栽,成為玩盆景者的入貨處,而玩者不乏是銀行家、金融家、商家,如大生銀行前身大生銀號創辦人馬錦燦、金融界老前輩謝濤庵、永隆銀行創辦人伍宜孫。1964年在中環聖約翰座堂舉行的第一次盆景展覽,幾十盆盆景就是由有能力者供展。謝濤庵等人亦於1970年成立香港盆栽會,即學會的前身。

  不是富貴人家出身的藍戊發,小時候就與盆景結緣,見了一個香蕉盆景後,自此迷上。他是新界原居民,擁有松山牌,可到山上斬樹。到15、16歲,開始摻進盆景這門生意,不時上山採樹苗(盆景素材) 供應給盆景愛好者,這亦是他結識一班銀行家、商家之因。他走遍全港主要是新界,偏遠地方如破邊洲、果洲、蒲台島也有踏足,第一次的成果是在大埔橫嶺頭村、紅石門村一帶發現的九里香,其時船灣淡水湖仍未建成。70年代末政府開始禁止挖樹,他轉往國內搞花園的生意,直至2009年退休。

  當年幾件大事至今難忘

  他對香港的盆景藝術發展如數家珍,懷念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興旺情景,當中尤以80年代最熾熱,因為香港經濟起飛,大家「搵到錢」,開始有打工仔玩盆景。有幾件大事他至今難忘:70年代末大會堂舉行香港盆景展覽,萬人空巷,人龍排至天星碼頭(舊址);1987年,時任主席黃基棉(恒生銀行前總經理)大力資助及集資建造的「石苑」落成,成為200多名會友培植盆栽場地及研究聚會之處;1990年,廣州市烈士陵園舉辦「首屆省港澳台盆景藝術博覽會」,香港的數十盆盆景都是1米多至2米高的大型盆景,令當時剛起步只玩細盆景的內地愛好者大為驚嘆,引起全國轟動;1993年,在沙田中央公園舉辦第一次國際性展覽「第二屆亞太區盆景展覽」。

  興盛過後,無以為繼,其原因複雜多樣,但簡言之,盆景需時培養,亦要有藝術情操,並不單是有錢就可做得來,要投入和專注,真切地喜愛,否則一些時日過後就會放棄,加上要有魄力推動者,才可保持興旺的勢頭。藍戊發說,隨會員離開與離世,已由200多人跌至現時80多人,並都是中老年人,最年輕的都有40多歲。他於2018年4月接任主席後,就想振興學會,最希望在香港辦一個「省港澳」盆景展,而搞這樣一個大型展覽,場地、資金及人才要齊備和充足,期望能得到官方支持,他亦早已與內地相關人士聯繫。原來內地都希望香港可以舉辦,因內地2000年開始經濟起飛,盆景發展一日千里,去過外地搞展覽,但香港反而沒來過。

  層次感十足的附石簕杜鵑,是前主席、附石盆景宗師黃基棉的作品。

 

  前主席吳有沅的海島羅漢松是鎮園之寶,連同盆,比成人還高。

  當務之急吸納年青會員

  另一方面,吸納年青會員是當務之急,可後繼有人。學會總務主任唐煜照說,已有多項推廣計劃,包括將前主席黃基棉約百盆盆景作品整理好,在「石苑」內作專展;在花墟掛海報宣傳每月的活動、講座;開班教授盆景知識。他又表示,不少人覺得玩盆景花費大量金錢,又盆景十分巨型(石苑內有盆景,植物、盆加泥重達一噸),處理不是易事,但盆景也可小型的,兩隻手搬得動,樹胚幾百元也有,最重要是肯花時間,有毅力,如他自己的一個附盆盆景創作,由最初小樹苗做起,經歷10年時光才成現在模樣。

         石苑為愛好盆景藝術的會員提供培植地方。 

  「石苑」匯聚嶺南蘇州特色

  學會的永遠會址「石苑」近5萬呎,分為3部分:1萬呎園林、3萬多呎會員培植地、數千呎辦公地方。藍戊發說,「石苑」的出現,源於前主席黃基棉。他80年代擔任主席後,積極找地方做永久會址,可讓會友在石屎森林的香港有地方培植盆景。後經人介紹,頂讓前身是雞場的上水金錢村某地段,並於1986年始建「石苑」,1987年秋建成開幕。「石苑」的總設計師是任職園景師的陳鑒德,結合嶺南及蘇州建築特色,紅牆綠瓦,園林有曲橋流水、假山修竹、亭台池榭、四季時花。

  逢周日免費開放參觀

 

 

  「石苑」 入門紅牆綠瓦,一派嶺南建築特色。

  現在逢周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石苑」免費開放給各界人士參觀,相信曾入內者,都會被那江南式的園林吸引,感覺自己返到幾百年前的朝代,事實上有數部古裝電視劇及電影曾在園內拍攝。庭園亦多名人翰墨。在一道古色古香的圓門口,前面及後面都有「石苑」兩字,前面的是篆字,是孔子的七十七世孫孔德成題書,後面的是行草,是名書畫家趙少昂題書。在曲橋末端,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何善衡在石上留下墨寶「玉笏參雲」。在池塘邊,前布政司鍾逸傑於石上題「洞壑天然」。其他名人如伍宜孫、梁銶琚(恒生銀行常務董事)、張人龍(前區域市政局主席)等都留下題字。

  進門是園林,過了園林就是放上600盆盆景的會員培植地。這裏以藍戊發、黃基棉、吳成發及梁祥的作品最多。盆景藝術非一時三刻能了解,但粗略地逛一圈看看,經會員在旁講解,會發現盆景造型獨特,有懸崖式、雲頭雨腳(上大下小)、樹型、附石、附盆等等。鎮園之寶是前主席吳有沅的海島羅漢松,最初在西貢大浪灣找到,養在盆中已四十多年,樹齡則有百多年。藍戊發最喜愛的作品是他形容為掛壁樹的山松,造型堪稱懸崖中之懸崖,一見難忘,有人曾出價200萬元要求讓出,藍都不賣。香港的盆景是嶺南流派,講求意境,將大自然濃縮在小盆,盆中物經多次裁剪後千姿百態,堪稱「原於自然,高於自然」,所以會員作品不時見有假石、公仔作為意境配套。

責任編輯:郭玉桔 期望政府支持 推動各界欣賞 古雅盆景藝術冀再展風姿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7835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