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五年生的北五味子,你看,這果坐的多好,這一畝地能採收2000-3000斤五味子,今年又豐收了。」近日,記者來到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十八站林業局五味子種植戶惠桂友的種植園,惠桂友向記者「展示」着沉甸甸的果實,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在種植園裏,一排排五味子藤蔓上掛滿了一串串飽滿的果實,紅了臉蛋的五味子錯落有致地懸掛在枝葉下,猶如紅色的瑪瑙,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惠桂友說:「我選育的是呼瑪河兩岸的原生態野生五味子品種,共計種植了50畝,預計中秋節後開始採收,今年市場價格不錯,收入會很可觀。這兩年,在我的帶動下,不少戶都開始種植五味子了,挺賺錢的,是一個很好的致富門路。」
創新求變勇突破,爭取多元增收。近年來,大興安嶺地區依託豐富的野生中藥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推動林區轉型升級。通過採取中藥材野生保護撫育、仿生栽培、人工種植等多種模式,中藥材產業已成為提高林場經濟效益、增加職工和農戶收入的主要產業之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豐收」。
中藥材產業成林場職工增收的重要增長點?
在阿木爾林業局,位於二十六站的赤芍種植基地里,一壟壟赤芍長勢喜人,該局退休職工蔡立新搶抓晴好天氣,仔細地清除着雜草,為豐收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蔡立新說:「近幾年,林業局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我看到了廣闊前景,今年開春了我們種了30多畝赤芍,成活率90%以上,長得非常好。」
據了解,阿木爾林業局按照「南黃芪、北赤芍」北藥發展工作思路,今年春季組織龍河林場、興安林場、長山林場、防火辦、北極島旅遊公司等單位人員進行種植,北藥面積達到9000畝,逐步形成了北藥與旅遊兩業並舉發展態勢。在龍河林場、興安林場建立了2000畝赤芍種質種源基地,為該局道地藥材種群基因保護工作奠定基礎。
阿木爾林業局產業發展科科長穆臣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進一步明確責任,確保中藥材在生長周期內有人管理和負責,阿木爾林業局按照林下資源試點經營利用要求,確定了確權經營模式,將芍藥山、北極島、二十六站等赤芍地塊試行了確權管理,不但分解了當地林場的壓力,而且促進了阿木爾林業局中藥材發展。紅旗林場黃芪仿生栽培基地通過三年的監測,成活率達到80%以上,效果非常明顯,為阿木爾林業局進一步發展黃芪產業提供依據。阿木爾林業局力爭2026年黃芪面積達到2.8萬畝,赤芍面積達到1.5萬畝,為林業局轉型發展提供保障。
穆臣偉說:「在如今多元化的經濟環境下,中藥材產業正逐漸成為林場職工增收的重要增長點。特別是近幾年,這一產業不僅為林場職工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還通過其獨特的產業鏈和附加值,為職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增長。」
中藥材產業為林區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據了解,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加格達奇林業局圍繞「兩業並舉」產業定位,積極發揮資源與地域優勢,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不斷構建中藥材產業發展新格局。今年,新增種植面積達811畝,全局中藥材規模化種植面積已達1.7萬畝,建設完成國家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1260畝。
加格達奇林業局下轄16個林場,在崗職工2598人,該局積極鼓勵幹部職工參與中藥材種植,參與增收職工1260人,職工參與率61%,逐步擴大種養殖規模,通過選樹典型帶動廣大幹部職工發展特色種養殖業。
如今,隨着大興安嶺地區中藥材種植產業的快速發展,為林場職工和周邊農戶提供了廣闊的增收渠道。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就業、利益分紅等多種方式,職工和農戶積極參與到中藥材產業中來,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和穩定增收,同時,還不斷激發了職工和農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林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記者 張曉磊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