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9點58分,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江蘇鹽城大豐港碼頭項目施工現場,位於碼頭墩台上方的天車正將一榀重達70噸的結構梁緩緩提起,隨後向左橫移8.5米至碼頭兩個墩台的中間位置,再下放至標註部位,整個過程用時僅15分鐘。這標誌着由中交二航局研發製造的全球首創智能築港機「首秀」成功。
據項目黨支部書記王一軍介紹,大豐港區三期通用碼頭3號泊位工程為在建的擴建泊位,外側為1個10萬噸級通用泊位,內側1個3萬噸級通用泊位,碼頭寬度達53米,施工所需395榀結構梁、352塊面板均由二航局三公司位於鎮江大路的預製基地生產後運至現場,再由智能築港機採用「搭積木」的方式完成安裝。
由於項目地處開敞海域,最大風速可達32米/秒,最大流速2米/秒,最大潮差可達6米,最大波高超過3米,「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詩詞中這壯美的意境,給大豐港項目建設者帶來嚴峻的挑戰。在此惡劣環境下,若採取傳統浮吊的安裝方式,船舶在風浪中晃動,吊鈎下的重型預製構件也會隨之擺動,安裝速度不僅慢,帶來的安全隱患也較大,吊裝作業窗口也很少,全年預計浮式船舶可作業時間不足一半。
為解決惡劣海況下碼頭上部結構快速安裝問題,提升可作業天數以及吊裝效率,確保項目按期完成,中交二航局技術中心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依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中交武港院具體負責設計製造,科研團隊整合多方資源為項目量身打造了「智能積木拼裝師」——全球首創裝配式碼頭一體化綠色智能築港機。
該裝備首創了樁頂支撐裝置、自行走機構、多功能吊裝系統,可對碼頭上部結構全覆蓋、一體化、流水式安裝,適用於各類型高樁碼頭預製構件安裝。「作業時,設備橫跨於樁帽或橫樑上,形同『陸地施工』,這樣一來,無論海洋環境多麼惡劣,智能築港機都可以輕鬆化解。」項目總工仲軍介紹說。
不僅如此,智能築港機還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級,配備了數字監控平台。在安裝下放過程中,通過系統精準掌控構件姿態並自動調位。系統自動識別梁板安裝目標位置圖像後,將構件快速、平穩、精準落入,實現全過程智能安裝。一跨的「積木」拼裝完成後,再自動前行、過跨,進行下一跨安裝,施工效率和安裝精度大幅提升,現場作業人員和設備投入大大減少。
港口碼頭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中交二航局着力推進科技與港口建設深度融合,通過碎石樁頂昇平台、步履式液壓頂推打樁平台、裝配式碼頭綠色一體化智能築港機等一項項裝備的首台套研發和智能升級帶來了港口建造綠色智能化建造水平的快速提升,以新質生產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張迪 通訊員 汪俊 何聰 曹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