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3日,中國香港研學考察團歡迎會在江西省安遠縣舉行,香港中學生陳開元在發言後,與同伴深情地演唱了《國際歌》《我和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等,歌聲中飽含着對祖國的深情與自豪,燃爆了所有在場人員的愛國熱情。
港贛兩地中學生參與升國旗儀式
覽山水曉歷史 港贛兩地中學生交流增友誼
1963年,香港遭遇罕見的嚴重乾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深情關懷下,1965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建成向香港供水。東深供水工程向香港供水59周年之際,江西省安遠縣在3月份舉辦以愛源護源為主題的同源月系列活動,其中以「飲水思源·溯源東江」為主題的中國香港
研學考察活動在3月3日啟動,60餘名香港學生在安遠縣進行為期3天的研學。
研學團學生第一次來到東江源頭安遠縣,他們既興奮又新奇。在三百山初中,他們與三百山初中學生一同升國旗,互贈禮物,擁抱合影。情到濃處,兩地學生攜手再度唱響《我和我的祖國》,歌聲淼淼,紅旗舞動,融入了對祖國深深的愛,融入了兩地學生的深厚友誼。
「在老師的講述中,東江是一條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生命線。」香港學生蔡嘉霖說,「當我踏上安遠土地時,覺得歌詞裏描述的『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條河。裊裊炊煙,小小村落……』都在眼前,一一化為了現實,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這首歌,感覺我們就是一家人。」
在三百山源頭文化館,研學團學生對東深供水工程的簡化裝置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講解員對「源頭之水」「生命之水」「奉獻之水」「感恩之水」「文化之水」五個篇章的講解,對東江水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抵達香港的過程有了更全面認識,也對安遠人民59年如一日的愛源護源情懷以及香港同胞飲水思源的感恩行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為保護好東江源頭水,59年來,安遠縣實施「三禁、三停、三轉」措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保護東江源,放棄了價值千億元的礦產資源開採,投入超過130億元用於生態保護和治理,東江源頭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8%,水質始終保持在國家標準Ⅱ類以上,為粵港地區的飲用水源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同時,安遠縣還積極踐行「兩山」理念,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提出「融入灣區發展 精雕東江翡翠」的思路,着力建設成為大灣區的「後花園」「果園子」「米袋子」「菜籃子」。目前,安遠縣有綠色、透明、閃亮、精美的東江源頭「翡翠縣」美譽,三百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全國唯一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特殊意義的旅遊勝地。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香港研學團學生們沿着蜿蜒的山路遊覽了三百山景區,在漫雲棧道、玻璃天橋,以及東江第一瀑、思源亭等景點,親身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在刻有周恩來總理「一定要保護好東江源頭水」題字的護源石前,香港學生們裝取東江源水,用心感受着周恩來總理的殷殷囑託。
「三百山秀美的生態風光,讓我的這次研學全身心放鬆,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香港培僑中學學生盧彥棋說,「源頭人民為保護生態所做出的犧牲讓我敬佩,我會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珍惜和保護好每一滴東江水,同時盡最大努力,向更多的香港同學科普東江、講好源頭故事。」
研學團一行在東生圍景區參觀了客家圍屋群,體驗製做客家美食;在孔田鎮高屋村參觀特色富硒蔬菜大棚基地,動手參與富硒蔬菜的種植。在這些地方,他們實地感受到了安遠的秀麗風光和客家魅力,深入了解安遠的綠色美景、紅色歷史、古色文化,同時也對安遠縣「融入灣區發展,精雕東江翡翠」,致力於建設成為大灣區「後花園」「果園子」「米袋子」「菜籃子」的理念有了更直觀的理解。
香港研學團「飲水思源 溯源東江」走進三百山景區
「我們香港總共有445個學校,每年都有5萬個學生過來國內了解國情。未來,希望能夠帶領更多的香港學生到東江源頭三百山『飲水思源』,讓東江源的生態環境得到共同的保護和傳承。」香港同鄉會會長陳偉光說。
近年來,安遠縣積極開展「飲水思源」研學等活動,每年有近萬名香港、深圳及國外的華裔學子到三百山探源、科普研學。這些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香港同胞特別是廣大香港青少年的國家意識、感恩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將帶動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香港青少年了解內地、情牽內地,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歷史認同和文化認同。(記者 冷運軍)
頂圖:香港研學團學生參觀了解東深供水工程建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