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5日,是大年初六。19:30分,贛州寧都縣翠微廣場張燈結彩,人潮湧動,《盛世鼓舞》展演拉開了「點亮中國燈·江西省龍年燈會燈彩迎新春展演展示暨來贛州過客家年·寧都非遺文化旅遊周」系列活動序幕。當天,贛閩粵超30支民俗表演隊和非遺傳承人現場露「絕活」,900萬遊客線上線下過「文旅年」。
寧都非遺文化旅遊周活動現場
來自廣東省的《上川黃連勝醒獅》、福建省的《上杭女子五枚拳》、江西省撫州市的《黎川舞白獅》和贛州市寧都縣的《南雲竹篙火龍》《曾坊橋幫燈》等特色民俗表演,向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客家竹雕、客家根雕、客家傳拓、蘇區漫畫、客家中醫藥、贛南金錢魚餅等贛南「非遺」傳承人,在現場展示拿手「絕活」,吸引了不少遊客體驗和購買。
「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絕活」
本次活動由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贛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江西省非遺保護中心、贛州市文廣新旅局、中共寧都縣委、寧都縣人民政府承辦。為期10天共13個主題,現場還有美食(土特產)展銷、非遺集市、國際遊人看客家非遺民俗、港澳青年漢服交流巡遊、主流媒體非遺民俗采風行、客家服飾漢服舞臺秀、「不要彩禮要幸福」集體婚禮暨客家婚俗展示、鄉村原生態非遺民俗體驗遊、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等多項活動。活動展演當天,線上直播觀看人數達815.7萬;線下觀眾參與人次達到45萬以上;通過全縣線下Led公共顯示屏觀看人次超過10萬。線上線下觀看人次達900萬。
據了解,寧都被譽為「客家祖地」和「客家民俗文化之鄉」,是中原先民南遷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境內客家遺存豐富,民俗文化光輝燦爛,保存有田埠東龍古村等一批客家古村落,寧都儺戲是古儺在贛南的唯一遺存,采茶戲、割雞擔燈、竹篙火龍、橋幫燈等列入了省級、市級非遺名錄,這些非遺民俗,是寧都人的文化基因,也是客家人共同的「根」和「魂」。近年來,贛州市堅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成功創建國家級客家文化(贛南)生態保護區,把保護區建設與文旅融合發展、特色產業培育、鄉村振興等緊密結合起來,僅在2023年就成功舉辦世客會、中國原生民歌節系列活動和中國客家非遺大會等國家級盛會,全面提升「客家搖籃」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走出了一條彰顯贛南客家特色的非遺傳承發展之路。(記者 林穎萍 李子牧 曾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