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由文化和旅遊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將在上饒市婺源縣婺女洲度假區盛大開幕!20余個參演團體將原生民歌節亮相,營造各地民歌大聯歡、嘉年華的熱鬧氛圍。此次開幕式共由五大板塊組成(序+三個篇章+尾聲),全面展示我國各地區、各民族傳統民歌及傳統器樂,為我國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搭建展示、交流、弘揚的平臺。萬年民歌《耘禾歌》在2023中國原生民歌節開幕式中展演。
《耘禾歌》展演
萬年縣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稻作習俗也是當地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耘禾歌》以原始歌舞形式反映人們耕耘生活,歌詞風趣、幽默,旋律高吭、抒情,舞蹈樸實、粗獷,是萬年當地廣為流傳的一首經典山歌。《耘禾歌》在萬年縣山歌中屬於平腔山歌,歌詞誇張、樸實、風趣、幽默,多為農田勞作時所唱,節奏規整,似說似唱,長於敘事。可以領唱、幫唱、輪唱、獨唱的形式吟唱;也可即興填詞,改變演唱方式,表現出不同的情感,音符簡單,旋律高吭抒情。逐步形成了萬年縣人具有地方特色的稻作習俗,耘禾歌本意就是勞動時為了給大家解乏放松心情的歌謠,似唱非唱,一人唱眾人和。歌詞樸實無華,表達了萬年縣人民勞動時對豐收的盼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耘禾歌》2006年由萬年縣文廣局退休職工饒品新回憶重新記譜整理歌詞及教唱,原始詞兩段,後整理成八段,8月參加上饒市農民藝術節比賽,獲得金獎。
2008年10月萬年縣舉行稻作文化旅遊節與中央電視臺激情大家唱藝術團同臺展演,由中央三臺拍攝現場表演,將原歌詞改成現在的八句歌詞。同年被江西省電視臺選入贛風《萬年稻作習俗》專輯。
2020年9月,由央視《鄉村大舞臺》欄目在萬年縣拍攝農民豐收節,此節目重新登錄,原曲四句作引子,後面根據歡快氣氛要求,由潘斌作曲改編至現狀,編舞由吳娟萍老師設計編導,並多次登錄央視舞臺、省衛視節目舞臺。
萬年歷史文化悠久,民間文化藝術獨具特色。截至目前,萬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國家級名錄1項,省級名錄5項、市級名錄5項、縣級名錄21項,傳承人30多人。今年6月,萬年縣文化部門組織了一場非遺文化展演活動,《耘禾歌》《串堂班》《蚌殼舞》、《稻之源》、《萬年絲旋》、《叫彩》等精彩節目,展示萬年當地的風土民情和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域人民的精神源泉,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宣傳好我們當地的非遺文化,進一步擦亮特色『文化名片』,不僅要讓我們的非遺『活』起來,更要讓我們的非遺文化融入當代、融入大眾、融入生活,讓我們的非遺文化成為群眾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萬年縣文化館工作人員吳向明說。
萬年縣文化館副館長祝愛群表示,「我們用展演的形式展示我們當地的非遺文化,讓群眾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進一步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熱愛優秀文化的熱情,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性,營造全社會關註、挖掘、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使這些非遺文化得以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記者 周萬里 林琳)